优化服务保障科学发展。加强执法和效能监察,确保全市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加强机关能力作风建设,试点探索部门绩效管理模式,开通运行“四网一群”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严明人大、政府、政协换届纪律,对乡镇人大、政府换届风气进行巡回检查和现场督导,确保风清气正。7·20地震后,及时组织纪检监察干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灾情核查工作迅速准确,救灾款物发放有序规范。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省委关于惩防体系建设“5+1”文件和上级工作部署。制定全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要点,分解落实55项重点制度。深化反腐倡廉教育,邀请省纪委领导走进“周末课堂”作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座,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先后开展对全市43名新任乡科级领导干部集中廉政谈话,组织51名新任乡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党纪政纪及法律知识考试。在“珠湖清风”廉政手机报基础上,推出每月一档“清风高邮”电台和电视专栏,打造声屏网报四位一体的“珠湖清风”党风廉政教育品牌。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对73家单位领导班子及606名领导干部开展年度“述廉”考评,市纪委全委会对4个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公开点述点评。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提高运行系统的规范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持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大力推进“开门信访”,构建来信、来访、网络、电话、短信“五位一体”信访举报受理平台,全年受理群众信访171件次。启动市反腐倡廉教育中心建设,开发案管工作信息化系统,建立“一案五运用”、纪检监察建议书、案件情况通报等制度。严格依纪依法、规范文明办案,提升查办案件规范化水平。2012年,全市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134件,重点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40余万元。
切实有效维护群众利益。举办以“走基层、听民声、谈开门”为主题的反腐倡廉互动平台活动,广泛开门纳谏,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深入推进“群众满意学校、医院、基层站所”创建活动,39个基层站所受扬州市委市政府表彰,1个基层站所受省级表彰。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全年上线100期,投诉、求助办结率100%。加大对物流、银行等领域乱收费问题、公路“三乱”问题、工程建设领域、国有资产管理、公务用车问题的专项治理力度。积极构建全市农村大监督机制,开展村干部“述询评”和村级“勤廉指数”测评。
不断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市纪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乡镇、企业和社区,了解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建立纪检监察调研工作联系点,发挥纪检监察学会、市纪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个性化干部培养机制,实行“1+1”传帮带、市纪委机关读书会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