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文游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镇上人
  □陈仁存  

  三十多年前,我在一沟读小学的时候,镇上的一些人就已经是四五十岁、五六十岁了,如今他们当中好多人还活着。他们的后人都是开超市、开浴室、开饭店的,胜过他们当年不知多少倍了。因为这帮年轻人总算将上辈人的那点基因发扬光大了。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最打发不了的就是时光,总爱兜到镇上遛遛弯。逢集最好玩,取牙的、玩杂耍的、卖花花绿绿小百货的,小到洋画、火药籽、大泡泡……

  一沟镇虽短而狭窄,却是当年高邮通向下河的第一个水陆码头。茶馆、澡堂、药店、大烟馆、棺材铺、牙行、布庄应有尽有。到我们记事的时候,大巷口的渡船还在,有些东西早已消失了,农历逢三、逢七的集仍保留着,只是搬到了供销社门口,那地方宽阔,又有一个上下货的水泥码头。通往下河南的桥正造着。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小镇上的无事佬靠集吃佣金。粮食集叫糠集,家禽集叫鸡集,牲口集叫猪集,便于说便于记。逢集这天一大早他们就扛着大秤夹着算盘各就各位了。尽管新社会禁止佣金剥削,但农民实在一时还离不开他们。因为农民上上辈子再上上辈都不会做买卖,不识字、不识秤、不识双数,唯恐被对方蒙了,尤其是那些放船过来的泰州佬、盐城佬都特鬼精。找开行的帮你谈价钱,帮你数秤花,帮你拨拉算盘珠子,其实他们坏着呢,既吃“原告”又吃“被告”。

  除了逢集,余下的日子呢?

  我母亲说:“愁他们做什么呀?这些人都是混光蛋的。”

  他们当然也做些别的行当的掮客,包括牵马拉皮条的勾当。

  乡下人也有因媒约、做保、托人办事上茶馆的。这些混光蛋的见稍有眼熟的便会凑上去,说事打合。凭的是三寸不烂之舌。

  “秦二爷,请!”

  “陈大太爷、李二太爷。请。我也就不客气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文游台
   第08版:特别报道
我的健身之路
这个冬天很温暖
我们过年都穿新的
乡村电影记忆
小镇上人
高邮报文游台07小镇上人 2013-02-19 2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