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春节即将来临。节日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离不开吃的议题。但是胃肠疾病患者面对丰富的菜肴,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漫无头绪,心中无数。我们认为,节日期间胃肠道疾病患者尤其要重视饮食调理,这包括“食养”和“食疗”两方面的内容。
1、饮食适量。注意不可过饱、过饥,尤其是溃疡病和动过胃、肠、食道手术的病人,更不宜过饱,以防出血、穿孔等突变。当然饮食还应避免过于辛辣、肥甘,不宜进油炸、烟熏、腌制、海腥等食品及浓茶、咖啡等,亦不宜过多,过频地食用方便食品、防腐食品等,绝对禁忌烟酒。
2、软硬冷热相宜。总的来说,胃肠道病人宜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根据病情可分别给予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硬食应忌。一般胃肠病人的饮食不要太精细、软烂,以免影响病人的食欲。还要注意冷热适宜。食物过冷过热,都有可能对胃肠粘膜产生不良刺激。
3、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导致多种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医学研究证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切关系,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又是发生胃癌前期病变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幽门螺杆菌正是通过口传播侵入人体的。所以与这类病人共餐时,应注意分餐。此外,餐前洗手、不食不洁果菜等,都是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措施。
4、积极配合食疗。胃肠道病人的饮食调治也是十分必要的。如脾胃虚寒的病人,应忌生冷,宜适当食用生姜、红枣、狗、羊肉等;胃阴不足之人,应忌香燥,宜食百合羹、梨汁、藕粉、麦冬茶、荔枝汁等;气滞不和的病人,可食萝卜、金橘、橘皮等;脾胃气虚的病人,宜食红枣、山药、莲子等;湿重的病者可用苡仁、扁豆等。总之应首先分析患者的体质因素、疾病的寒热、虚实的属性,在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饮食疗法,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加快疾病痊愈的速度。但必须注意食疗也不是越多越好,须注意数和量等,持之以恒。
5、不可劳倦太过。节日期间,娱乐也是一个主题。胃肠病患者不可疲劳过度,"劳则伤脾",现代医学认为过分功倦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不利于胃肠病的恢复,甚至加重病情。
作者简介:
李大卓,主任中医师,基层指导科科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扬州市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高邮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毕业于扬州医学院,又就学于上海中医学院及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初始得益于其父李鸿翔老中医之训,立志歧黄之术,且刻苦勤勉,旁涉杂学,融会贯通。多年来,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九十年代再学于孟河学派传人、全国著名脾胃病大家单兆伟教授,得其真传,在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并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诊治胃、肠疾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