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12月0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姚和他的《记忆》
  □梁晴        

  最早认识老姚,是在高邮市政府与《雨花》青少刊联合举办的一个征文大赛新闻发布会上,非常奇怪,我不是一个善于融入陌生环境的人,可是那次几乎是一进入会场就如返故里,情感上没有产生任何的隔阂。记得事先不知道还要发言,临时在一张纸片上写划了乱糟糟的草稿,上台一发挥,效果居然十分之好。

  事后我不止一次地想到,这说明我与高邮的气场很合啊!

  其实气场具体到人,那就是时任高邮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的老姚与我很合。初次见面,他晃着高大的身子走过来,脸上的笑容是邻家兄弟的那种,于是我不由得一见如故。从那以后,这个“混迹”于官场却丝毫不带官场气息的人,真的像兄弟那样,几乎每年都提供若干我们与高邮亲近的机会,在文化互补的同时,彼此越来越像是一家人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姚管我叫“姐”。后来我知道,他的父母在他之前生的都是女孩,他是在姐姐们的宠爱中长大的,我于是就明白了他叫我“姐”时的那一份真诚和理所当然。

  我知道老姚由一个农村青年成为政府机关一个工作人员,除了实际工作能力之外,笔杆子也肯定了得。不过我是很久之后才知道他的笔杆子不仅用来写公文,他也写得一手好散文呢!

  在这本散文集出版之前,我已经读过他很多篇散文,那些文章也带着一见如故的气息,因为他笔下的家事就好像发生在我的邻舍,而因为我在那一片土地上插过队,他笔下种种的风土民情,比如大喇叭和小广播,挑把和挑圩,撑船和扒网,放牛和填坟;以及食物里的焦屑、粽子、桑枣子,手擀面和鳅鱼干子;生活用品里的夏布,生活趣味里冬天的抄手、夏夜的乘凉和过年的看节目等等,我也都深谙其中三味。

  我还是要说到老姚的纯粹。很多写多了官样文章的人即使写起家事和乡情,那其中感情的贫乏、隔膜和矫情都是掩饰不去的。而老姚对父母、家人和乡亲始终保持着他原始的真性情,拿起笔来,他浑然忘却眼下的身份,彻底还原于那片故土,所以他笔下的一切都质朴无华而包含生命汁液。

  老姚刻画人物的能力其实真的是好生了得,在他的笔下,祖父寸心可知的一腔慈爱,外婆生前非同一般的顽韧和死时不堪目睹的悲凉,舅舅姨娘们纷杂凌乱的百味人生,母亲年轻时的主见和父亲老来时的可爱,以及他们相濡以沫的半世纪风尘,都令人历历在目和感同身受。我特别难忘老姚儿时脑后的那条小辫子,难忘老姚岳母风雨无阻的货郎车,难忘心有灵犀的老父中秋那天伫立在村头树下的身影……

  作为一个作家,拥有干净而饱满的情感,拥有对凡人大爱敏感而涕零的心,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种境界,我要说老姚已经达到了。

  我由衷地为老姚感到欣慰!

  (作者系《雨花》原副主编,国家一级作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专版
   第06版:时尚新干线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特别报道
疒反
老姚和他的《记忆》
永远的《记忆》
烟火情愫
马拉松文化
高邮报盂城驿03老姚和他的《记忆》 2012-12-07 2 2012年12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