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退休以后,与《高邮报》联系、合作日益增多,纽带是两个民间协会。
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和跑步协会成立时间不长,是高邮最年轻的文体协会。协会成员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活动正常而多样。特别是依托高邮湖和大运河的天然资源组织的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和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两大赛事,影响迅速扩大,在市民中倡导健康地享受小康的幸福理念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生活方式,给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了新的元素。与此同时,两个协会通过赛事活动,还积极向外界介绍高邮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群走进高邮、了解高邮和宣传高邮。相信在政府的主导下,在不远的将来,两大赛事完全有可能做成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赛事,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为了协会的发展和赛事的举办,政府及社会各界倾力支持,《高邮报》更是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三届环湖赛和首届半程马拉松赛,《高邮报》领导都是组委会成员。为此,《高邮报》精心制订宣传方案,赛前阶段性发消息,赛中全程报道,赛后刊发美文美图。去年《高邮报》副刊还刊发了环湖赛专版,一些外地选手在《高邮报》上读到自己文章,格外兴奋。今年两版连页更是花团锦簇,长篇报道和精彩图片为赛事锦上添花。
《高邮报》也注重对普通人的报道。记得有一次曾用有近半个版面刊登退休教师李成源和何红霞夫妇坚持锻炼、快乐生活的文章及图片,还跟踪采访报道了我市首次骑行川藏线两勇士的事迹,这些都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进入全面小康新阶段,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广泛,也更具个性。政府转变职能,不可能事事都揽在手上,有一些则通过社团自组活动来满足群众需求。从两大赛事可以看出:政府搭台,民间唱戏,小城可以办大赛,小协会可以干大事。民间社团的成长,标志着社会在转型,社会管理在创新。
在第十三个记者节到来之际,在对《高邮报》表示感谢的同时,希望这一地方主流媒体对民间社团的工作继续扶持、培育和引领。与报社合作,社团活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