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9月2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郑板桥教子说开去
  □蒙龙   

  先前,我知道郑板桥是清朝一位全能艺术家,诗书画技盖当世,以其书画之独特列扬州八怪。我还知道郑板桥是一位清官,骑驴赴山东任上传为美谈,其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传达其鲜明的亲民思想,最终也因大灾开仓赈民得罪“大吏”而离职。

  近读叶朗先生选编《文章选读》之《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一文,方知郑板桥在教子方面亦有独到之处。

  郑板桥晚年得子,自己又在山东潍县任职,儿子仍在兴化老家,由其弟郑墨管教,放心不下,于是修书一封与其弟,谈了自己教子的态度与要求。

  书信开宗明义,“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忠诚厚道,感情真挚),毋为刻急(苛刻急躁)也。”

  大意是说,我五十二岁才有了一个儿子,没有不喜欢的道理,但喜欢一定要得法,即使是日常玩耍游戏,也一定要培养他的忠诚厚道,不要养成苛刻急躁的脾气。

  那么,郑板桥“爱之必以其道”之道,有哪些具体内容和要求呢?

  首先要求儿子爱恤万物,不要“发系蜻蜓,线缚螃蟹”,因为“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氤氲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意思是说,人和万物都为天地所生,而人为万物之长,更应该爱念而不能信手虐杀。

  其次要求儿子平等待人,叮嘱郑墨要好好教育侄子,平等对待佣人的孩子,“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具体到“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不要“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

  信的末一段又进一步表明了自己教子的目的──“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郑板桥说,让子女读书中举人中进士直至做官,都是小事,第一要务是使子女懂得道理做个好人。还要求郑墨将信读给佣人们听,让他们也懂得自己的教子之心,以便更好地教育儿子。

  郑板桥因为首先要让儿子“明理做个好人”,因此反复要求弟弟培养侄子的良好道德。

  书信不长,盖百余言,但通篇表达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怜爱之情,──做什么事、成什么人,一目了然。

  因为教育目的是明确的,即“明事理做个好人”,所以教育的内容也十分清楚,即从培养其良好的品质入手,让儿子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倒没有提到该怎么读书、读什么书之类。作为封建官吏,能够明此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郑板桥的儿子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我相信,有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会差到哪儿去,最起码做人不会差。

  由此,我联想到,现在的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差,差的是做人,有的成绩优异的学生连最简单的做人道理都不懂。比如,有一天,有几个女生勾肩搭背地在校园内走动,被一位校领导看到了,校领导叫住她们,进行了教育,那几个学生非但没有虚心接受,而反问,你是什么人,我不认识你。校领导被呛得说不出话,等领导走后,几个学生居然说,“骑车子撞死吧”。

  这样的事情在校园内外已经见怪不怪。对此,有人说,这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一个学生只要学习好,其它方面差一些没有人计较。也有人说,这是社会风气不好影响的。

  学校受应试教育的挤压,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灌输轻行为养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但要把学生的道德不举、品行不佳都归罪于学校也有失偏颇。

  要说升学率,要说社会影响,郑板桥的时代比较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那时升学意味着做官,整个社会弥漫着官本位的气息,但郑板桥却异常重视儿子的道德教育。

  我认为,现在的学生“没大没小”、“没长没幼”,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看看现在的家长,自小孩会说话走路开始,都做了些什么,不是教子女“吃相”、“坐相”、“走相”,也不是教子女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而是忙着让子女超前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以子女小小年龄拿着各种等级证书为荣,以子女不吃亏、会讨巧为荣。这里有两个故事。一个说的是一名幼儿园小孩,某天中午回家,告诉其父,早晨一同学动了他的书包,结果被他打翻在地,这位年轻的父亲不仅没有教育引导,反而表扬儿子勇敢,并且说,软弱会被人欺。另一个说的是一所中学某班的女生经常奇装异服地出现在班上,常引起同学的哄笑。班主任找到家长,反映了这一情况,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做工作。家长说,我女儿学习很好,穿什么衣服碍不到其他人什么事。

  由于这样的家庭教育,子女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学习知识与学会做人,是要求不同的两个方面,也是对人的成长同等重要的两方面,不但不矛盾,不冲突,而且做人会促进增知增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郑板桥与我们的所有家长一样,是迫切的。龙无爪不行,凤无翅不飞,道德犹龙之爪、凤之翅。郑板桥教子之得,正是一些家长教子之失。

  愿家长们能从郑板桥的书信中得到启发,规划和明确教育子女的目的和方向,从基本的“做人”开始,让子女从小就懂得作为一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学知识学技能,而不是相反。

  人是一棵树,道德是土壤,只有土壤深厚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家庭——学校——社会,从不同方面对儿童的成长发生着作用,而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这就是郑板桥千里修书教子的原因所在,也是为父为母们不能不慎思慎为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专版
   第08版:时尚新干线
由郑板桥教子说开去
为“学生的聪明”和“教师的睿智”叫好
最美的燃烧
王老师,我想对您说
诚信无价
高邮报教育园地03由郑板桥教子说开去 2012-09-20 2 2012年09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