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科学发展 创新模式~~~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发展 创新模式
我市产业化扶贫从单一到多样化
帮扶村企业车间 丁国富/摄
大棚蔬菜 沈林/摄
高效养殖 沈林/摄
  □史善成  陈庚林

  近些年来,我市在产业化扶贫中,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产业化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产业化扶贫模式呈现多样化态势,已从过去单一的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逐步发展到今天的高效农业产业化扶贫、地产物业产业化扶贫、乡镇工业产业化扶贫、能人经济产业化扶贫等多样化的模式。 

  流转土地,利用资源,三大合作,走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化扶贫之路。 

  据统计,全市几年来共流转土地334595亩,占农田总面积921449亩的36.3%,其中建大棚蔬菜高效农业园35509亩,建高效渔虾池163701亩,建花木苗木基地28147亩,其他107238亩。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三大合作组织707个,其中股份制合作社292个,专业合作社390个,各种专业协会25个。全市参加的农户77592户,劳力148911人,其中贫困户参加的2672户,人口6176人,当年脱贫1804户,2752人,分别占67.5%和44.5%。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37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扶贫实现农民人均收入5425元,占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的1/3。界首镇几年来流转土地1万多亩,成立合作社24个,其中股份制合作社10家,入股土地6304亩,入社社员2816名;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涉及粮食、蔬菜、葡萄、家禽、水产、农机、植保、秸杆综合利用等专业。辐射带动全镇农户5230户,农业人口16700人,目前其中的贫困户118户,211人,已脱贫71户,128人,新增人均纯收入6679元。横泾镇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水产养殖面积3.1万亩,参与养殖农户1922户,占该镇总农户的三分之一。但多年来管理一直比较混乱,养殖水面管理制度不健全,发包合同不规范,发包金额普遍偏低,发包期限普遍偏长,集体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今年该镇抓住土地确权发证契机,对荒田、荒滩、荒塘、荒沟开发的养殖水面重新统一规范发包,全镇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75万元,村平35万元,为各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盘活资产,利用闲地,新建厂房,走发展地产物业产业化扶贫之路。 

  全市利用行政村撤并的机会,将旧村部、旧学校、旧仓库进行维修改造后,招租办工厂企业,进行综合利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几年来,共利用“三旧”2998间,共79129平方,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50.1万元。搞得好的车逻镇增加收入110万元,郭集镇增加年收入88万元。近年来,在扬州、高邮两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市分两批共74个行政村,还有乡镇自发帮助的16个行政村在市经济开发区或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建厂房,每村2000平方,对外招租,使占全市行政村一半以上的村,村级集体经济固定收入每村年增收15万元以上。去年7月,临泽镇在镇工业集中区划出土地18亩,投资800万元建起了4幢共8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且水、电、路、绿化配套齐全。现在标准化厂房已全部出租给相关企业,该镇小葛、瓦港、中华、临西4个经济薄弱村,每年每村可获15万元以上稳定的经济收入。 

  民企扶贫,村企挂联,以大带小,走发展乡镇工业产业化扶贫之路。 

  全市3855个企业,参加产业化扶贫的1116个,占企业数的29%,帮村办企业200个,其中196个是通过招商引资的。预计今年实现工业产值385亿元,实现利润21.7亿元,工业产业化扶贫人均收入7250元。在工业产业化扶贫中受益的贫困户2786户,7416人,当年脱贫2346户,6078人,分别占84%和82%。据市“两会”和乡镇、园区协会直接联系的25个企业统计,今年实现产值19.8亿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资金215.7万元,吸纳贫困劳力进企业务工的511人,当年脱贫381人。汤庄镇共有民营企业138家,实现产值58.1亿元,全镇民营企业吸纳职工9900多人,其中近千人为贫困人口,其中贫困残疾人员650人,全镇工资性收入2.56亿元,占人均收入的60%。卸甲镇160家企业共吸纳本地员工5000多人就地就业,累计每年可得到公司产业化扶贫工资性收入在1亿元左右,人均达2万多元。该镇扶贫开发协会牵线促成规模企业金飞达公司在贫困的郭楼村扶持兴办民营企业8家,成为金飞达公司配套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解决基地农民进厂就业达260多人,每年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80多万元,也为该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多元,去年该村实现工业产值5300万元,利税380多万元,由贫困村建成了全面小康村。 

  能人回乡,创办企业,吸纳劳力,走发展本地企业产业化扶贫之路。 

  几年来,全市共有183个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办企业185个。去年创产值74.2亿元,实现利润3.3亿元,吸纳本地贫困劳力5817人进企业务工,这批劳力年均收入1.8万元,比进企业前人均收入净增10132元,实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的可喜局面。车逻镇有个私企业326家,今年可实现销售39.3亿元,实现利润3.2亿元。参加企业产业化扶贫47家,实现销售21亿元,农民来自企业产来化扶贫收入90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3%以上,全镇低于人均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越来越少,从2011年的305户降至今年的112户,下降率达63%。全镇有10名在外成功老板,经牵线回乡办企业10家,今年实现产值4.6亿元,利润2300万元,吸纳贫困劳力600人,贫困劳力年收入2.2万元,比进企业前净增6000元。该镇在外成功人士张所明,回镇创办扬州市百仕德礼品有限公司,在周边镇村先后投入160多万元,设立产品加工点,帮助办企业8家,解决当地贫困户和妇女就业,帮助安置劳力300多人,实现年销售1320万元,使这些贫困户增加年收入在1.8万元以上。公司还成立专门的产品外发部门,外发简易产品给周边的劳弱病残群众回家加工产品,每年达4000多人次,平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让这些农户在家不出门也能就业增加收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我市市“两会”和乡镇、园区协会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强村富民的抓手,咬定目标不放松,使全市农村产业化扶贫带来了“五增一减”的可喜局面。 

  一是参加扶贫的企业增多了。全市今年参加产业化扶贫的企业为1116个,占企业总数3855个的29%,比上年1062个,净增54个。郭集村扶贫开发协会通过走访企业和贫困村以及贫困农户,拿出企业产业化扶贫帮扶方案,经党委政府同意,全镇有25家民营企业与村签订扶贫合约,有36家民营企业与72个困难户特困户达成帮扶协议。全镇现有企业372个,参加扶贫的企业68个,比去年增加13个。 

  二是三大合作组织程度增强了。全市农村现有三大合作组织707个,比上年660个,净增加47个,不仅组织个数增加,且组织程度也有所增强。市经济开发区北太平村三得利合作社吸引农户546户,农田1460亩,水面1500多亩,入股人口达2116人,农民参股土地、水面入股率均达100%。合作化生产给这里经济注入了活力,真正达到了三个得利:一是农民收入增加,个人得利。去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0元,比组建合作社前的2007年增加8500元。二是集体收入增加,社会得利。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7.7万元,而组建合作社前的2007年仅为2.7万元,集体实力增强了,兴办社会事业的能力随着增强了。三是消灭了绝对贫困,困难户得利。实现了股份合作之后,农民土地入股,有了分红收入,困难户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同时,随着集体实力的增强,对农户突发性灾害有了救助能力。该村2007年有各类困难户13个,去年已减为5个。 

  三是劳动力就地就业人数增长了。据统计,全市农业产业化扶贫吸纳劳力148911人,比上年增加16235人;工业产业化扶贫吸纳劳力80471人,比上年增加4333人;土地流转吸纳劳力72466人,比上年增加2765人。菱塘回族乡现有大小企业230多家,乡党委、政府发文明确参与扶贫助村、扶户的有97家,去年安置本乡劳力进厂务工的4030人,占全乡劳力总数的34%,人均收入来自工业收入为6680元,今年可达76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42%。高邮镇十里村支持本村村民党长友办民营企业吸收本村60多人就业,每年人均工资34000元,其中有7个户脱贫致富。 

  四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据市“两会”和乡镇、园区协会直接挂联的原22个贫困村统计,今年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含财政转移支付)816.73万元,比上年增加204.08万元,增长33.3%。其中因工业企业增加,各种上缴比上年增加59.1万元,房屋出租收入比上年增加54.3万元。其中界首镇龙翔村村级收入105.9万元,比上年增加22.3万元;车逻镇车逻村89.18万元,比上年增加12万元;城南新区勤王村54.2万元,比上年增加16.2万元。 

  五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3207元,比上年增加455元,其中产业化扶贫人均纯收入6065元,比上年增加871元。这里面农业产业化扶贫人均纯收入5425元,比上年增加677元,工业产业化扶贫人均纯收入7250元,比上年增加1279元。菱塘回族乡坚持多管齐下,产业化扶贫助农民增收,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7892元,比上年净增2051元,增长13%。他们坚持抓重点,工业产业化扶贫上多安置,人均收入来自工业收入为7600元;抓亮点,农业产业化扶贫上多收入,土地资金和劳务收入两项人均达2460元;抓支点,建筑产业化扶贫上多补充,来自建筑业收入为7000元,占全乡人均总收入的38.92%。 

  六是贫困户、贫困人口减少了。由于产业化扶贫不断深入,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全市贫困户、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今年全市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别比上年净减少429户,1050人,占贫困户总数、贫困人口的比例均有所下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文游台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综合新闻
我市产业化扶贫从单一到多样化
高邮报专版05我市产业化扶贫从单一到多样化 2012-08-21 2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