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某些广告媒体报道和部分老百姓的印象中,人一旦得了风湿类疾病就像得了一种不死的癌症,其病终身为患,易致肢体功能残疾,甚至影响内脏波及生命。
风湿病因其病因不明,诊断困难,甚则多种药物叠用,效果不佳,就会使病人或非专科医生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有人一旦有病,就会止痛药、抗生素、激素或所谓“偏方”齐用,以求速效。而致严重的胃病,肝功能异常,血细胞下降,脂质代谢异常,血压、血糖升高。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可能致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等病。所以重视风湿病中的“瞻前”与“顾后”显得尤为重要。
唐·孙思邈曾对为医者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人欲方”,而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曾云:“知常知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专篇《用药如用兵》等医理这些深刻的论述无非提醒,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既要胆大还要心细,临床既要“瞻前”又要“顾后”。这样才不至于有许多惨痛的教训发生。
对于“瞻前”,我们对风湿病必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熟悉每个病的诊断指南,从而规范它的用药,当然医生对每个患者最好根据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全面细致地分析病情,而开出“高效、低毒”之药物,从而避免总顾眼前而未顾其后的现象发生。
对于“顾后”,就是我们必须在使用前熟知非甾体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生物制剂及所谓“偏方”的副作用,必须权衡该药的“利”与“弊”,然后再三斟酌做出决定,当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告知患者服药的宜忌并嘱其定期复查,随诊,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结果发生。
对于中药的应用必须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切忌滥用虫类药及有毒药物。对于许多人认为的“偏方”,邮购药物必须了解该药是否含有激素,是否能用。对待“药酒”,也必须“因人”、“因时”、“因病”而用之,对待“熏洗”药物也必须注意体质的因素而异。切勿是风湿病都可“一熏洗了之”。
风湿病是一个复杂而又涉及到多系统的专科性强的疾病,患者的诊治最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展治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后顾之忧。这样既可以“瞻前”又可以“顾后”。
作者简介:
刘源,主治中医师,中国中西结合风湿病协作组成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风湿病诊治工作,采用中西医结合,力倡高效低毒,运用系列方药、丸药及外用药、熏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