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但该药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尚存争议,现有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仍有益处。
一、临床研究证据
对6项大规模、前瞻性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临床研究分析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可对所有心血管病相对风险降低12%,非致死性卒中减少约8%,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23%。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3年,可使女性的癌症发生率下降24%,男性下降23%,癌症的总死亡率也降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作用毋庸置疑。
二、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出血并发症是难以避免的。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的,主要原因是对胃肠道粘膜刺激作用。氯吡格雷替代治疗并不是阿司匹林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解决之道。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如何避免上述不良反应,但不应因噎废食。
三、筛选高危人群,合理使用阿司匹林
国际和国内众多指南均建议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病。如《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推荐在如下人群使用阿司匹林(75-100mmhg)进行一级预防: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伴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年龄≥50岁;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肌酐中度增高;③糖尿病。《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防治指南》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推荐:①糖尿病患者男性≥50岁、女性≥60岁,合并1项危险因素(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者应使用阿司匹林(75-100mmhg)进行一级预防;②糖尿病男性<50岁、女性<60岁,合并1项或多项危险因素;或≥50岁、女性≥60岁,无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考虑应用阿司匹林(75-100mmhg)进行一级预防。
四、如何避免出血并症
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的特点是:用药的前3个月为高发阶段、与剂量和年龄呈正相关。《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需要监测出血并发症,尤甚是胃肠道出血。对胃肠道出血高危患者,氯吡格雷不是阿司匹林的最佳替代药物,应采用阿司匹林与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并发症。
名词解释:一级预防:未患某种疾病前,如何防止该疾病发生。
二级预防:已患某种疾病,如何防止该疾病的复发。
作者简介:
陆家武,主任中医师,内科主任。江苏省中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高邮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大学毕业后从事内科、脑血管病防治工作20多年,曾先后在扬州大学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内科和神经内科(脑血管病)进修,曾师从全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李作汉、王立教授。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硬化以及头昏、头痛、麻木、肢体无力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