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8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季易患疾病及养生保健
  高邮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 丁国培 

  “赤日炎炎似火烧”,说明夏天暑气当令,天上热气下逼,地上湿气上腾,暑湿交蒸,每易使人们患病。中医最最常见疾病有“中暑”、“湿阻”、“疰夏”三种。 

  中暑病初起可见高热、多汗、头痛、头晕、面红气粗、口干等症状:严重者,发病时可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发热烦躁,牙关紧闭,也有四肢厥冷、胸口发烫的。中暑更容易发生于年老体弱的人,营养不良者、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以及较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劳动,以及长时间在室内而通风不良者。 

  湿阻病病人常表现为胸脘痞闷,脘腹胀满,口淡无味,不想吃东西,全身困重乏力等症状。常由于湿气过盛,人被湿气内侵所致,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淋雨,涉水或久居湿地等引起,内湿则因大量食用生冷水果,冷饮等性寒之物,损伤脾胃阳气所导致。 

  疰夏病一进入夏季,一些老年人,中青年妇女及少年儿童常感头昏脑胀,四肢冰冷,全身乏力,胸闷气短,倦怠嗜睡,哈欠连连,不吃饭,甚至低热不退,日渐消瘦等症状。疰夏的发生主要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临床多见于老弱幼小的人,或气阴不足,脾胃虚弱的中、青年女性。 

  如何平和度夏呢?夏季阳气盛于外,是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的季节,我们应顺应这一时令特点。通过巧运动,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慎起居,通过短暂午休,既以避开暑热高峰,又可补充夜间睡眠不足;勿贪凉,不可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 

  关于养生保健,具体说要注意清淡、清凉、清静。 

  一是饮食养生宜清淡。夏季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食蔬菜,可适当摄入一些瘦肉、蛋、鱼以及豆制品,做到荤蔬搭配。烹调时不要做得过于油腻。切勿极饥而后食,极渴要后饮,食不可过饱,饮不宜过多。另外要注意饮食卫生,储存在冰箱的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避免饮食中毒,而发生呕吐、腹泻。 

  二是运动养生宜清凉。运动宜避开暑热时间,可以选择在比较凉快的地方,早晚进行适宜的运动。最好在草木繁茂的园林的地方运动,不能因怕热而只在有空调的健身房活动,在大自然中运动的收获是室内运动无法得到的。 

  三是情志养生宜清静。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烦躁不安,生气易怒,宜“静养勿躁”。善于养生的人,需顺应夏天的阳气旺盛的特点,振作精神,勿生厌倦之心,避免产生情绪郁结,应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处事不惊,遇事不乱,凡事顺其自然,安静度过夏季。 

  作者简介: 

  丁国培,主任中医师,扬州市中医学会理事、市医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曾师随赵养生、童和斋等老中医侍诊。并到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师从徐嵩年、陈以平等教授进修中医肾病,深得其传。从事中医工作几十年,在内科疑难杂症临床方面有一定建树。对急、慢性肾小球疾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研究颇有见长,愈病日众。此外,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胃病,慢性腹泻等方面治疗效果显著。先后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撰写的《略论肾小球疾病从脾论治》、《辨证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31例》、《外感咳嗽辨治析微》等文章先后获奖,主编《中医预防保健常识》,并参与《中医诊疗学》中草药章节编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文游台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夏季易患疾病及养生保健
血液透析病人家庭护理
重视风湿病中“瞻前”与“顾后”的问题
高邮报专版03夏季易患疾病及养生保健 2012-08-14 2 2012年08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