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朋友家玩。她六岁的儿子跑来跑去,一会看电视,一会搭积木,一会踩童车,忙得不亦乐乎。朋友边跟我聊天,边不停地指挥着儿子该注意这,该注意那。看得出,自始至终,朋友的目光,从未离开过她儿子片刻。
不由想起另一朋友写过的文章。说母亲的目光总是追随着子女,关注着他的来去、起居,关注着他喜欢什么样的菜、吃得多不多。在这样的目光里,他也有厌烦的时候,而终有一次演变成对他母亲大声的时候。于是,他那年事已高的母亲,像个孩子样的,远远地、怯怯地遮掩着她那还是不由自主的目光。
因此也联想到自己。自从有了孩子以后,也是这样不停关注着,不由自主着。甚至,自己都未曾察觉。而这一种察觉,竟是近来才有的事。
那日,儿子向我诉苦,说我母亲总是盯着他吃饭,还不时指点他吃这个、吃那个、多喝点汤等等,这也是青春期的儿子对我母亲颇为不耐的理由。后来,吃饭的时候,我注意观察,确实这样,母亲虽然自己也在吃饭但从不懈怠她的目光,她的目光不仅覆盖着我的孩子,还覆盖着我:筷子往哪个盘子夹菜了,哪个菜吃得更香一点了,哪个菜不想动了……时不时地,还把自以为可口的菜肴朝我们面前推推催促我们多吃一点……
那一刻,我和儿子相视一笑。我们的笑,是因我们皆发觉,母亲的这种表现,是一种太显而易见的关心与爱。
后来就是,有一次我与儿子单独吃饭。不觉间,就听见儿子向我嚷出一声:“你自己吃吧,不要看着我!”我才恍然觉悟出,我也有这一种关注,且也到了难以克制、不由自主的地步。而那一刻,在儿子面前,我只默默地,盯视着自己的碗与筷子。好像真的做错了事一般。
我无法忘记,记忆中,也曾有过这样一道目光,一直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一直追随着我,未曾远离。那是十六年前,我去他家吃饭,他母亲的目光,即是这样片刻不离地,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几乎让我到了坐立难安的地步。
只是,突然间有一天,她就去世了,按照习俗,我成了她的儿媳。婚后不久,我竟听见嫂嫂说,老太婆生前最喜欢的是我这个还未过门的儿媳。
我就这样不明就里地承载了一份爱。这一份感情的承载,是经历了生与死才让我明白。这足以让我在那以后的许多日子里,一直泪流成河,而感动了他太多的亲友;而其实,是我真的难以释怀。
是啊,因为爱,才会关注,才会不由自主。爱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唯有这种不经意流露在目光里的爱,才最自然最真切。我是在经历了人生的三十多个春秋以后,才读懂这份蕴藏在目光里的爱。但还不为时过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