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竭力服务老区人民
省、扬州“两会”在邮召开座谈会
帮扶村企业车间 丁国富/摄
帮扶村村民新居 丁国富/摄
市“两会”深入乡镇调研
  辉煌20 年

  1992年10月,我市部分离退休老同志按照原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同志“饮水思源、不忘老区”的谆谆教导,组建了我市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下称市“两会”)。市“两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党委(园区工委)和各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经过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至今已经历了四届,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 

  20年来,市“两会”通过抓点促面,分类指导,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回顾20年光辉历程,市“两会”扶贫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10年主要对马棚、司徒、周山、周巷、营南、川青6个经济薄弱的老区乡镇进行了重点帮扶。经过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使这6个乡镇在干群精神面貌、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第二阶段,从2002年开始,主要是采取整村推进,开发扶贫,抓点促面的工作思路,在全市选择半丘陵、水网、沙土和高田等不同类型的5个经济薄弱村进行整村推进直接帮扶,一帮五年不变。五年间,通过抓扶志、帮班子、理路子、找票子等方法,市“两会”无偿支持130多万元,向上争取及动员部门、企业支持80多万元,使五个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阶段,主要是近几年帮助贫困村建设全面小康村。市“两会”坚持抓点促面,上下联动的方法,联系5个村。各乡镇(园区)协会各联系一个村,共21个村。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07年推动建成全面小康村3个,2008年推动建成全面小康村11个,其中,市“两会”联系的5个村全部建成小康村,2009年全部建成了全面小康村。 

  通过20年的探索实践,市“两会”结合我市实际总结出了以下基本经验:一是坚持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二是坚持宣传老区,不断弘扬老区精神;三是坚持抓点带面整村推进;四是坚持加强调查研究;五是坚持加强自身建设,注重发挥团队作用。 

  几份耕耘,几份收获,几份殊荣。市老促会2010年被全国老促会评为先进老促会,赴京接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贾庆林、回良玉、姜春云等亲切接见。市“两会”还先后获得省表彰一次、扬州市表彰两次,多次被高邮市委、市政府评为扶贫先进单位。

  四届理事会工作回眸

  市“两会”四届理事会以来的工作,主要表现为六个“新”:

  对老区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市“两会”四届理事会期间,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听取市“两会”工作汇报,对“两会”组织、办公场所、后勤保障等高度重视,给予方便;对市“两会”调研成果,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均很重视,对其中重要的与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均作出批示,或在《高邮情况》予以刊登,供各地参阅。五年中,市委书记、市长对市“两会”调查报告或汇报作出批示的就有10件,特别是去年5月,市委书记丁一对市“两会”《关于我市罗氏沼虾产业链发展的思考及对策》一文作出批示,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老领导、老同志学习,带头到农村、社区、基层深入调研,努力做到‘三解三促’”。 

  扶贫开发工作认识有了转变。过去谈扶贫,总是认为“给几个钱,抓几条猪”,浮于表面现象,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对扶贫认识有了转变,且在工作中不断深化和提高。扶贫不仅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且注意让贫困群体向全面小康迈进,还注重从根本上杜绝返贫现象的再发生。

  扶贫开发方式方法有了改进。在扶贫工作实践中,市“两会”先后开展了产业化扶贫,以联系点带动、抓点促面、整村推进,在贫困村脱贫后,适时引导创建全面小康和企帮村、企帮企、企帮人(户)等先进的扶贫方式方法,受到省、市领导的重视和赞扬。产业化扶贫成为我市的一个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老促会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做法和经验的文章在《中国老区建设》予以刊登。 

  产业化扶贫有了新成效 

  创新思路。表现为工业企业的参与,使产业化扶贫效果明显。卸甲镇的金飞达公司,临泽镇的维扬、千禧龙公司,车逻镇的百仕德礼品公司等企业创造了企帮村、企帮企、企帮人(户)的产业化扶贫新路,扶贫效果非常好,使贫困村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在产业化扶贫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全市共有590家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参加产业化扶贫,共吸收2043个贫困户,3990个贫困人口参加。2011年实现产值3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6%。涌现了双兔米业集团、三湖蛋品公司、阳光水产合作社、界首水稻生产合作社等一批在产业化扶贫中作出贡献的先进龙头企业和三大合作组织;产业化扶贫使旧村部、旧厂房、旧学校等得到充分利用,对村级集体经济贡献越来越大,全市共利用“三旧”3178间,8.2万平方米,每年使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450.26万元。 

  成效显著。表现为工业企业参加产业化扶贫越来越多。全市有937个企业参与,招商引资项目124个,2011年实现产值197.7亿元,实现利润1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产业化扶贫的份额越来越大,全市2011年产业化扶贫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为6184元,占50.8%,一半以上;产业化扶贫的开展,使农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大大减少,目前全市贫困户3876户,贫困人口7237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676户、4541人,下降29%和38.5%,其中2010年脱贫2081户,4268人,分别占53.7%和59%。 

  整村推进,抓点促面,联系村工作取得新成果 

  市“两会”四届理事会成员继承发扬传统,坚持联系村制度不动摇,注重抓点促面,整村推进,并使之得以完善提高。此项做法得到了省老促会的重视,2010年6月省老促会专门在我市召开苏中片各市老促会座谈会,推广我市“两会”的做法。 

  直扶9个联系村提前建成全面小康村。市“两会”四届理事会把贫困村创建成全面小康村当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直扶的界首镇龙祥村等9个贫困村,经过创建全面小康村,吸引资金7860万元,兴办民营企业44家,外资企业1家,拥有民营企业72家。到2009年建成全面小康村时,一、二、三产比例为21:59:20,二产占主导地位;转移劳力9612个,占总劳力的80.85%;集体经济收入218.94万元,集体负债由400.2万元减少到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25元,高于帮扶前5325元;绝对贫困户由193户下降至50户,脱贫143户,占74%。 

  市和乡镇直扶的21个联系村全部提前建成全面小康村。市“两会”和乡镇、园区直扶的21个联系村,2009年全部建成了全面小康村,比面上提前了一年。 

  围绕中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取得新突破 

  四届理事会任期内,市“两会”围绕中心,抓住难点,突出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共写出调研报告18篇,其中有10篇受到市党政主要领导批示,4篇由分管领导批示,大部分被《中国老区建设》、《大江南北》、《铁军》、《红土地》、《源流》、《江苏老区》、《扶贫动态》、《创业·就业》、《扬州通讯》、《扬州政讯》、《奔小康》、《高邮情况》等刊物杂志刊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年间,市“两会”先后就高效农业、土地流转、农村三大合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等开展调研,结合我市农村工作实际,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普遍受到领导重视。一度时期对贫困村创建全面小康村,一些村领导畏难情绪重,市“两会”在调研14个贫困村建成全面小康的情况以后,向市委写出调查报告。对此,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难点。为此,市“两会”先后就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三大合作、规模养鹅、罗氏沼虾养殖等进行了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引起扬州、高邮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批转相关部门研究对策。罗氏沼虾产业是我市农村支柱产业,龙虬、司徒、三垛等养殖面积在2万亩以上的大镇,罗氏沼虾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均在40%以上。去春一度因虾苗紧张,价格奇涨,虾农曾想毁田弃养。针对这一情况,市“两会”深入乡镇、村、养虾户中调查,及时提出继续做大做强罗氏沼虾产业的7条建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丁一及时作出批示,市政府分管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孙建年亲自主持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商量对策。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全市农村工作的重点。对此,市“两会”二次组织调研,探寻成功典型经验,排找差距和原因,提出了8个方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渠道,这些建议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也得到联系村有效采纳。去年,市“两会”22个联系村中集体经济收入448.97万元,比上年增90.7%,其中有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有的达到40多万元。 

  扶贫助学,排难解困,年年有新进展 

  市“两会”四届理事会期间,对广州国华、扬州天海两所扶贫学校招生工作非常重视,先后有6名初中毕业的优秀贫困生去国华中学读书,其中有3名已毕业到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有336名贫困初中毕业生到扬州天海读书,其中有200多名已毕业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出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可喜现象。涌现了一批像沐志国等一批热心扶贫助学的老同志,他们及早调查摸底,提前做好沟通;及时介入招生,逐户上门服务;重点走访联系,稳定录取对象,这些好的做法得到了招生单位和上级老促会、扶贫协会的赞扬。 

  坚持学习,不忘老区,自身建设有了新提高 

  市“两会”四届理事会成员十分注重自身学习,提高队伍素质,在工作中注重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宣传老区的光荣历史;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献计献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主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同时,注意分寸,基本做到“参谋不参政,协助不设障,帮忙不添乱。”由于我们一班人的努力工作,使市“两会”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扬州市“两会”理事长潘湘玉来邮考察时,曾高度评价:高邮市“两会”全国先进,省里有名,党委有位,群众认可,得益于有一支乐于奉献的“两会”队伍,且具有高度的团队精神;有一套积累多年的扶贫开发经验;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有一批摸得着、看得见的典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视觉新闻
   第06版:文游台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特别报道
热烈祝贺市“两会”第五届理事会全体理事会议暨市“两会”建会二十周年纪念大会胜利召开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竭力服务老区人民
高邮报专版03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竭力服务老区人民 2012-05-15 2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