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倪文才先生《高邮传统文化概论》随想
~~~——读倪文才先生《高邮传统文化概论》随想
~~~——读倪文才先生《高邮传统文化概论》随想
~~~——读倪文才先生《高邮传统文化概论》随想
~~~——读倪文才先生《高邮传统文化概论》随想
2012年03月2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的眼光智者的执著
——读倪文才先生《高邮传统文化概论》随想
  □周荣池  

  获赠倪文才先生《高邮传统文化概论》一书,家乡人论述地方文化,首先就让人觉得亲切可感。待读罢,这种亲切则转而变为感动和敬意。高邮虽地处苏中,沿运河而居,是里下河腹地的小城市,然而她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氛围浓厚,单一邮文化便是“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倪先生著反映1931年高邮特大洪灾和运堤修复历史的《故事里的故事》,展现美国、加拿大等国父母收养中国孤残儿童的《跨越国界的爱》和《中国邮文化》三本书之后,精心磨一剑而成的《高邮传统文化概论》一书,从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对于高邮县域文化进行了一次清晰的梳理和系统的归纳,这是高邮文化史上的一件实事、美事。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城市发展的加速,生活方式的变迁,我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无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困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传统文化的边缘化甚至逐渐陨落。城市里高楼大厦多了,许多名胜古迹却被“拆迁”二字带走;生活里节奏效率提高了,传统的民风民俗则逐渐消失;网络里书写创作便利了,笔墨优雅渐渐被束之高阁……凡此种种,是社会进步之必然,但新文明带来新文化的同时,却又将传统文化带上两种极致一条绝路:或者是束之高阁成为小众摩挲的玩物,或者是沉落民间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令人惊喜的是,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有了这样一本书对高邮县域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大量史实的罗列、细节的描绘、理性的论述,将高邮的传统文化变得脉络清晰,生动明朗。书中所论及的运河文化、邮驿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古代教育、民俗文化等领域,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更有深刻的理论探究,大可作县域文化的盘点,小可作中国县域文化的缩影,《高邮传统文化概论》一书是独具眼光的。

  论及传统文化现状,许多文人书生每每也都或者忧心忡忡或者悲愤激昂。但很多时候文化界有一个通病就是“醒得早、起得迟,说得多,做得少”,很多人都清楚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真正俯下身子、静下心神、拿起笔来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实际工作的则屈指可数。因为将文化范畴的事情作为研究对象,往往既是一件吃力的事情,在这个浅阅读的时代又常常是一件不讨好的事情。故此,作者的这种精神令同仁和后学心生感动和敬意。能够对庞杂的文化门类和大量的史料资料进行梳理,并且形成独特而完整的体系,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几次辍笔,几多彷徨”,“但终凭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家乡的热爱,坚持把书稿写完了”,这种坚持是执着的也是智慧的。智者之行不仅在于有一双明亮的慧眼,更在于有一种坚守的心境。

  吾乡僻处下河,数千年文风不断,薪火相传,靠的正是文人一颗心和一支笔。这支笔看似不能惊天动地,却是历史长河之中强有力的浪头。文化之碑立在字里行间,流进人们的文化血液,必是世事传承有序、延绵不绝的力量之源——这是城市之幸,更是文化之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文游台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特别报道
教人识得旧高邮
又一张高邮城市名片
高邮传统文化的开山之作
文化高邮的新地标
文化的眼光智者的执著
高邮报盂城驿03文化的眼光智者的执著 2012-03-20 2 2012年03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