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读书

  □  市周山镇小学 陈令骧

  胡适先生有言:“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读书。”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道出了阅读的真谛——唯有躬身实践,方能让书香浸润生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阅读推广中深刻体会到:让大家都爱上读书,既要匠心营造氛围,更要脚踏实地践行。

  一、阅读点亮生命灯

  阅读的起点,源于个体的热爱。儿时,祖父讲述的大禹治水故事,让我对历史书籍如痴如醉;一本《东周列国志》,更是让我在字里行间触摸到千年前的智慧。工作后,我坚持“杂食阅读”,将教育理论、文学经典等书籍穿插品读,如同品尝风味各异的佳肴。这种习惯不仅丰盈了我的精神世界,更让我坚信:教师的阅读厚度,决定了教学的深度。

  二、班级共读启智慧

  班级是阅读推广的第一阵地。多年前,我就曾在教室里设立“流动书角”,将《草房子》《时代广场的蟋蟀》等经典作品置于触手可及之处;更坚持每日“大声读”,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唤醒孩子的兴趣。一次读《我要做好孩子》时,起初孩子们各做各事,但随着金铃的幽默故事展开,笑声渐渐充满教室,连最调皮的孩子也放下笔,眼里闪着光。课后,他们追着问:“老师,明天还能读吗?”这一刻我明白:阅读不是任务,而是点燃心灯的火种。

  阅读需要方法,而非蛮力。我尝试“主题联读”,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与《东周列国志》结合,让孩子们在对比中感受历史魅力;组织“读书擂台赛”,鼓励学生用角色扮演分享感悟。学生做书签、出读书手抄报,写读后感,有好多孩子的读书感悟在《高邮日报》《高邮教体》上发表。我本人也积极撰写阅读指导方面的论文,有多篇获得全市一等奖。

  三、书香浸润满校园

  阅读贵在坚持,成在积累。我常在校园里问老师和孩子们:“今天,你读了吗?”这句问候逐渐成为周山小学的日常。我们每年都举办“红雨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长好书推荐、共读一本书、故事爸妈进校园、图书跳蚤市场,发行《红雨报》读书专刊,让书香弥漫校园。

  我还积极组织教师读书活动。疫情期间,我们不能聚集,就搞云端读书分享会;疫情过后,我们都在世界读书日前后,组织一年一度的全镇教职工读书交流活动,让更多的老师闻到书香,品尝读书的快乐。

  四、躬身力行传薪火

  阅读的终极愿景,是让书香浸润社会的每个角落。我深知,作为一名老师,要开展阅读推广,首先离不开家校同心。曾有家长抱怨:“工作太忙,哪有时间陪读?”我笑着算了一笔账:“每天20分钟,一个月能读七八万字,几个月就可读完《西游记》。”家长惊叹之余,开始尝试亲子共读。我给家长和孩子们作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讲座,大家听得都很认真。阅读有时间,阅读并不难,这样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

  我还走出校园,与更多的孩子交流读书。在汪曾祺学校、扬州育才小学西校区,我跟孩子们交流阅读《我要做好孩子》的收获,并邀请作者黄蓓佳老师为孩子们题词鼓劲;在高邮市图书馆,我向孩子们推荐黄蓓佳老师的另一部作品《叫一声老师》;在扬州市智慧学堂,我在线上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是美丽的精神家园。”而我想说:每一份坚持,都在为这样的家园添砖加瓦。

  胡适先生的“读书方法论”看似朴素,却蕴含深意:阅读的终极方法,就是捧起书,读下去。让我们从个人出发,以班级为基,借家校之力,聚社会之光,让每一盏心灯因阅读而明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浅谈课本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读书
高铁呼啸而过
一场惊心动魄的球赛
欢乐谷游玩记
高邮报教育园地03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读书 2025-07-24 2 2025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