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代监察御史张胆和张胆墓

  □ 李卫春

  现存最早的《高邮州志》为明代隆庆六年所纂,其中《选举表》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条目下有“诸大绶榜,张胆监察御史,南京畿道刷卷”。

  张胆,字惟慎,号确斋,高邮人,生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明代中期高邮文坛有“张氏四龙”,即张经、张紘、张綖、张绘,其中老大张经即张胆之父。张胆九岁时,父亲去世,继母尤氏年方二十三岁,生母石氏二十九岁。两位夫人为丈夫英年早逝而伤心,矢志守节,共同将张胆抚养成人。尤石二氏的事迹被载入明代高邮州志烈女传。

  张经是“张氏四龙”中的长兄,四兄弟素来富有文名。但是张经和张紘两兄弟屡次应考未中举,便安心居住在高邮甓社湖畔,以诗酒为乐,并督促两位弟弟张綖和张绘读书应举。后张綖中举,官至光州知州,张绘中举后任定海县令。

  张胆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考中进士,授户部行人司行人。因其为人“端悫方正,不设城府”,嘉靖三十八年授贵州道监察御史。也就是说张胆脾性耿直,而被选中当监察御史。张胆两次担任巡按御史,前后六年,州志载“务存大体,不事抟击,而贤声甚著”。在京任巡仓御史时,首次弹劾锦衣督运官贪赃枉法,有朝廷重臣前来说情,他一概拒绝不见。经他巡视后,京城的仓储系统变得秩序井然,所以深得皇帝器重。隆庆元年(1567年),他又授浙江道监察御史。明代的御史巡按品级不高,但因为是代天巡狩,权力极大。史载张胆“疏奏马政五事,戎政六事,又建言杜吏奸、广积储,诸所论列根极利害。上皆可其所奏,诏举行之”。

  张胆有孝子之名,对嫡母和生母两位母亲的养育之恩铭记于心。生母石氏先前去世,中进士后张胆居住在京城,便将尤氏母接到北京居住照顾。后被任命为贵州道监察御史,考虑到要长途跋涉去南方,于是送母亲回高邮故里居住,谁知尤氏母在途中染病身故,过淮河时,狂风大作,也许是龙卷风,旁边的许多船只被风刮翻。张胆想到母亲随他从京城回乡,途中却身遭不幸,如今大风可能连棺木都不能保全,于是抚棺痛哭,谁知顿时竟然风平浪息,当时的人都以为是张胆的孝行感动了上苍。

  巡按浙江后,张胆又被派往南京,担任负责稽查南京畿道账册文案的刷卷,就类似现在的中央巡视组巡视南京。南京作为有明一代两京之一,和北京一样也下辖六部,加上府、州、县衙门数量极多,因此其刷卷工作异常繁重。最终张胆积劳成疾,卒于南京任上(时在隆庆六年以前,享年五十岁左右)。

  张胆逝世后,被朝廷赐葬于高邮县武安乡王琴中村,即如今高邮湖西送桥镇。并在高邮城中立有柱史牌坊,该柱史直至清代乾隆年间尚存。且张胆父亲张经,因子而贵,受赠监察御史,张经墓在高邮城西马桥东(即湖滨乡),墓前有石坊和石翁仲,由明朝隆庆内阁首辅李春芳撰墓志铭。显然张胆墓也会有敕建的石翁仲和石坊。张胆叔父张綖墓和堂弟张守中墓,也在临近高邮湖西的湖滨乡。

  张胆初葬时,墓方四十余亩,天长日久加上改朝换代,到康熙六十年时,墓田被居民占耕,雍正《高邮州志》载,整个墓只剩下六丘。民国时,老送驾桥附近有一刺滩,位于如今的送桥粮站西南200米处,那里有一处松树林,树林中有古墓。且松林旁边有曾姓人家历代看护古墓,从隆庆年间至解放后累计四百年左右。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因破四旧,张胆墓被平毁。曾姓守墓人家保存的墓志铭石碑,碑首有“明文林郎浙江道监察御史确斋张公墓志铭”,铭中有“公名胆,举进士,授行人选贵州道监察御史”。

  乾隆《高邮州志》载,张胆儿子名承叙,孙二人,分别是张效龄和张效贞,其中孝贞担任襄阳府照磨官。张胆著作有《尚书管见》若干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别报道
舌尖上的立夏
明代监察御史张胆和张胆墓
高邮的味道
邮城水韵
高邮报副刊03明代监察御史张胆和张胆墓 2025-05-09 2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