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安良
退休几年来,我时不时地看到身边有些离岗退休赋闲在家的老友,自感闲人一个,有点浑浑噩噩、不知所措,个别的甚至足不出户、羞于见人,大有度日如年之困惑。我觉得这样的心态大可又必,需适时调整。窃以为做个闲事不管、闲话不听、闲气不生的闲人又何妨?其中之理容我慢慢道来。
不妨问问自己,多管闲事你得到了什么?做个闲事不管的人有什么不好?若说当年在位担着一份责任,许多事即使是些鸡毛蒜皮,唯责任所系亲力亲为马虎不得那是当然,然而当你退休回家,无职无权之后,就得认清自己,摆正位置,放下身段,老老实实做个不多管闲事的人。不管原来单位上的闲事。有些人虽然办了退休,却退而不休:原来的工作群迟迟不愿主动退出,还时不时地提建议说想法;不时关注打探原单位大事小情,牵肠挂肚总也放不下心来;热衷于隔三差五回原单位发挥余热,指导着这个如何做那个怎么办。要我说你这是何苦呢,管那些个闲事干嘛?尽管人家笑脸相迎客客气气,但心里咋想你怎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何苦让人心生厌烦,自个儿老脸都不要了?不管亲友间的闲事。当今社会个人价值呈现多元取向,你喜他不喜你乐他不乐,生活中的琐事很难想在一起做到一块,再好的亲友哪怕是兄弟姐妹、亲生儿女,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肯定也是不尽相同的。别人怎么想怎么干那是人家自己的事,与你并无半毛钱关系,你若是总爱管别人的闲事,短则可忍让长则定翻脸,何必自讨没趣?不管儿孙们的闲事。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身为长者理应摆正位置,尽其所能在儿孙们遇有困难时多多帮衬,有钱出些钱有力出点力,以身作则少说多做,形成良好家风代代传承。儿孙们日常习惯、行为举止,只要不违背伦理道德、遵守公序良俗又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则不必过多干涉,让他们在各自的空间里尽情享受人生的快乐。
不妨问问自己,多听闲话你能心静如水?做个闲话不听的人有什么不好?有句老话,耳不听心不烦。这句大白话谁都懂,做到却不易。有些人听起闲话来兴致颇高,置身其中乐此不疲甚至津津乐道。这对人对己都非常不好的陋习恶习得尽快改了为好,耳根清净方能心静如水。不听搬弄是非的闲话。世界之大,是非之多,让人很难分辨出真真假假来。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喜欢叽叽喳喳,绘声绘色地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传得有鼻子有眼,竟让有些人深信不疑,别人传给你,你再传他人,这样一来二去常常变味甚至面目全非。不听令人生厌的闲话。与人交流甜言蜜语虚情假意并不可取,但若能把话尽量说得委婉动听情真意切岂不更好。不听政治敏感的闲话。对我们这些曾是党员干部的人来讲,涉及政治敏感类话题这一红线是万万触碰不得的。当今社会信息渠道繁多真假难辨,你若缺乏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放松警觉,不经意间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办了些不该办的事,以致犯下错误却全然不知,追究起来只能追悔莫及自咽苦果。
不妨问问自己,多生闲气你的健康何来?做个闲气不生的人有什么不好?我以为。一个闲气不生的人定力一定是过人的。不跟过往生气。人生路漫漫历经数十年,这期间有坦途有崎岖,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痛苦,人人如此无一例外。现如今你已退休、身体健康,衣食无忧尽享晚年天伦之乐,何需再想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过往之事,既自寻烦恼又让家人不快?不跟现实生气。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么一些人常常自以为是,思想固执听不进别人劝告,一旦遇有不顺心的人和事,总爱指责他人不该这样或那样,还不时发问自己苦心为何不被人们理解,深陷痛苦难以自拔。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你是哪路神仙,别人为啥非得听命于你?你我皆为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之辈,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生那些莫名其妙的闲气干什么!不跟自己生气。缘何跟自己生气,说到底还是个心胸狭窄和格局不高的问题。总感觉自己能力比别人强,孩子条件比别人优,大家就该听从于我、敬我三分,一旦觉得被人冷落或不尊便怒从心头起,夜深人静别人早已进入甜美梦乡,他却夜不能寐,日子稍久,伤及身心。奉劝那些爱跟自己生闲气的老友们,开阔心胸融入自然,美美地过快乐地活,把晚年生活过得如诗如画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