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卞荣中《碎步集》
~~~
~~~
~~~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植树时节思恩荣

  □  温元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张轩烈士命名的原张轩乡是高邮市的锅底洼,易涝易旱,生产落后,农民贫穷。陈恩荣从经济较发达的车逻乡调到张轩乡任党委书记后,头脑中一直思考如何改变穷乡僻壤的落后面貌,带领农民走上幸福的富裕路。他把目光瞄向上千亩的白马荡,这是一片沉睡数百年的滩涂芦苇湿地。他通过走访调研,听取林业专家教授意见,召开党委会和两级干部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最后形成决定,计划分年实施,利用冬闲时间组织劳力对千亩荡滩开发造林。说干就干,当年冬季就组织千人会战,将荡滩挖成隔垛,垛田栽种水杉树苗和耐水的池杉树苗,垛沟放养鱼苗。第一期开发的193亩荡滩造林获得成功,垛田杉木苗成活率达90%,垛沟养鱼也有了收获。这件事不仅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还引起国内外林业专家的重大关注,对张轩荒滩造林项目进行学术研究,被认为里下河滩涂可以人工造林,15年后将变成绿色银行,这是一条很有希望的绿色致富之路,更是一条美丽乡村的振兴之路。

  从此,张轩人对荡滩造林的信心更足了。连续几年组织千人会战,对白马荡分期开发造林。那个年代的张轩人民,寒冬腊月天气吃睡在草荡,硬是靠锹挖肩挑,开沟筑垛,先后营造速生丰产林2566亩,基地林保存率达95%以上。正是靠这股拼劲,张轩乡千亩荡滩人工造林十年左右,垛田树木成林。原国家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曾来这里考察,对此赞不绝口,他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好多张池杉林图片。1992年5月,我国著名林业专家、教授江泽慧带领19个国家和地区近百名专家学者来张轩和马棚考察,对滩涂造林和林农复合经营进行学术研讨。1992年3月,张轩乡林场还被当时的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乡村林业全面质量管理奖”。

  日前我回张轩老家,找到一本早已泛黄的四十年前的笔记本,1983年9月10日的记录让我触景生情。这天,陈恩荣书记在张轩乡乡级干部和村支部书记及部门负责人会议上,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说:“根据县委研究,我工作调动到马棚乡。我跟同志们一起战斗六年了。六年来,做了一些应尽的工作,缺点也有不少。现在要与同志们分别了,请大家给我送点礼物,就是提出批评。同时,希望同志们要维护现任乡党委领导,加强团结。还要拜托大家,把荡滩树林造好、护好……”恩荣书记说这些话时有些哽咽。

  《高邮经济开发区志·人物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陈恩荣的文字记载:“1983年10月—1986年6月任马棚乡党委书记。他在担任马棚乡党委书记期间,针对乡情,1984年组织荡滩开发,亲自参与现场考察,制定开发方案。两年中,共改造荡滩1200亩、挖土100多万方,栽植水杉、池杉15万株,为建设旅游胜地东湖湿地公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马棚乡林业经济、渔业经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由于长期劳累,身患重病,医治无效,于1989年4月病逝,享年54岁。为了不忘陈恩荣书记执政为民、滩涂开发的业绩,马棚老百姓自发投资在林场建造一座‘恩荣亭’。”该志在《旅游景点》一节中,又专门有一段描述千亩池杉林的文字:“ 1984年开发的唐家荡池杉林现为度假区标志性景点,荡滩上开沟堆土,积垄成行,人工栽植池杉树,成片面积约1200亩,约15万株,树高约20米左右,大的直径50公分。置身池杉林,就如进入大氧吧,空气清新、沁人肺腑。池杉林四季景色美不胜收。春季嫩芽新出,春意盎然;夏季苍翠欲滴,绿树成荫;秋季红叶遍地,秋色尽染;冬季林海雪原,素裹银装。畅游池杉林,仿佛到仙境。”如今的千亩池杉林已成为江苏省里下河湿地旅游著名景点,恩荣亭已成为送给恩荣书记的一曲林业赞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优雅的碎步
荣声期的快乐
植树时节思恩荣
参观汪曾祺纪念馆
高邮报副刊03植树时节思恩荣 2025-02-21 2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