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赵桂珠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生活逐渐远离了学生的视野。然而,农村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素材,如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勤劳的农民形象等。将农村生活素材引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还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情感。
一、农村生活素材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农村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农村生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利用农村生活素材进行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让学生描写农村的田野、河流、山川等自然风光,或者讲述农村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能够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二)丰富写作内容
农村生活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农村的动植物、体验农村的劳动生活、了解农村的传统文化等方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还能让学生的作文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学生可以描写农村的春耕秋收、农民的辛勤劳作,或者介绍农村的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等,使作文内容更加充实。
(三)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农村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农村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描写能力。同时,农村生活中的亲情、友情、乡情等情感元素,也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学生可以描写农村家庭的温馨场景、邻里之间的互助关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二、利用农村生活素材进行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观察农村自然景观
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如田野、山林、河流、湖泊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农村大自然,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景观的特点和变化。例如,在春天,可以让学生观察田野里的油菜花、桃花、梨花等花朵的盛开;在夏天,可以让学生观察河流中的鱼儿、青蛙等动物的活动;在秋天,可以让学生观察山林中树叶的颜色变化;在冬天,可以让学生观察雪花的飘落和农村的雪景。通过观察,让学生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景观,提高写作水平。
(二)体验农村民俗文化
农村民俗文化是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农村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如春节的拜年、元宵节的玩花灯、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农村民俗文化的魅力。在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民俗活动的形式、内容和人们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农村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写作能力。
(三)讲述农村故事
农村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如农民的勤劳致富、邻里之间的互助关爱、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等。教师可以邀请农民、乡村教师等来到课堂,为学生讲述农村故事。通过听故事,让学生了解农村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农村人的善良和勤劳。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取写作素材,进行创意写作。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农村故事进行续写、改写或者创作一篇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开展农村生活主题写作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农村生活主题写作活动。例如,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描写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人物故事等;以“农村的变化”为主题,让学生对比农村的过去和现在,描写农村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的生活变化;以“农村的未来”为主题,让学生畅想农村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通过主题写作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观察农村自然风光,描写美丽的家乡
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农村的田野,让学生观察田野里的油菜花、麦苗、河流等自然风光。学生被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纷纷拿出纸笔进行记录。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学生写出了许多优美的作文,如《美丽的油菜花》《春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等。
(二)案例二:体验农村民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端午节前夕,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农村的赛龙舟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赛龙舟的激烈场面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回到学校后,教师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写出了许多精彩的作文,如《赛龙舟,传承中华文化》《端午节,感受民俗魅力》等。
(三)案例三:讲述农村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邀请一位农村老人来到课堂,为学生讲述自己年轻时的奋斗故事。学生被老人的故事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向老人学习,努力奋斗。教师引导学生从老人的故事中提取写作素材,进行创意写作。学生写出了许多感人的作文,如《奋斗的人生最美丽》《听爷爷讲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