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农村商业银行
2024年,高邮农商银行党委在上级党委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守初心、促转型、控风险,深入推进零售转型,业务发展稳中有进。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21.75亿元,比年初净增30.12亿元,增幅10.33%;各项贷款余额229.63亿元,比年初净增18.61亿元,增幅8.82%。回望走过的2024,是发展成果丰硕、令人振奋的一年。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耕普惠金融。稳步推进涉农贷款、实体贷款投放,开展“齐心协力谋发展 笃行实干提质效”大走访活动,加大对规上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个体工商户、创业主体的走访力度。发放“创业贷”150余笔、金额2665万元,带动就业、创业个体工商从业人数逾万人次。围绕农户经营、消费需求,以“兴村强体贷”产品为抓手,做实整村授用信,下沉服务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普惠金融宣传月”、“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行动,积极对接企业信贷需求。立足城乡市场,抢抓夏粮、高邮大虾收购,秋季学生开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重要民生需求,持续推进存款产品、工资代发、学费缴纳、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的升级改善。
二是推动渠道建设,持续释放发展动力。持续推动“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跟踪落实金融专员“五个一”工作机制。与高邮镇22个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整村授信”、“增户拓面”提供党建推力。不断完善社区网格化合作实施方案,充分满足客户各类金融需求,联合社区一同举办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等形式活动超百余场,大力宣传金融反诈知识和推广数字人民币业务。召开15场政银企座谈会,百余场银企对接会,实现了高邮市乡镇园区全覆盖,与开发区合作推出“农商保”资金池合作项目。积极参与“高邮大虾”品牌推广系列活动,龙虬支行成功揭牌高邮大虾金融服务主办行,构建“11234”大虾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精准支持高邮特色大虾产业发展。
三是创新服务需求,持续改善客户体验。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小微的初心使命,实地摸排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客群的金融需求,积极提高金融供需适配度,成功发放扬州地区首笔农担“农机贷”。丰富中间业务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包括理财产品推荐、基金销售、保险代销等,围绕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0家,用好科技类、制造业贷款贴息政策,开展组合营销,提升营销精准性,丰富产品体系。展业平台、“三台六岗”成功推广、同向发力,构建高效沟通交流体系,优化调查事项和流程,提升信贷服务水平,实现零售金融业务发展提质增效。35家支行均开通社保“就近办”业务,其中“优秀网点”7家,实现辖内乡镇园区100%触达。
下阶段,高邮农商银行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上级监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守支农支小战略定位,立足县域辐射乡村,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经营特色。围绕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持续发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农商力量。
一是坚守主责担当,强化战略执行,持续推动业务经营发展。高邮农商银行坚定融入发展大局,突出主责主业导向,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发扬背包银行精神,加大对辖区内农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群体的支持力度,发挥“邮福-苏信贷”“邮福e贷”等产品共性优势与渠道优势。紧盯差异化特色需求,开展“苏科贷”“富民创业贷”等政策性信贷产品专项营销活动,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运用推广“苏农担”“小微贷”“兴村强体贷”等产品,推动客户接续用信、灵活用信。持续做好“千企万户大走访 服务实体展担当”专项竞赛活动,做到走访再下沉,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在狠抓存量客户转贷工作的同时拓增量,提高放贷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二是深化转型发展,强化业务支撑,持续深化金融服务质效。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突出“快、准、实”,将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与业务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抢抓政策机遇、抢占红利风口,主动出击、迎前服务。做好“推荐清单”走访服务,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聚焦实体贷款投放,优化审批流程,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推动民营企业新发放贷款占比及信用贷款占比有序提升。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专精特新等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确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占比稳步提升。梳理“高邮市511产业链图谱”中各大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构建相关企业全周期金融需求服务体系。
三是加强管理水平,擦亮服务品牌,持续深化富民支小愿景。持续推进信贷业务组织架构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标准化展业水平、精准化操作水平、规范化管理水平和系统化风控水平。提升办贷效率,对受理的每笔贷款确保限时办结,简化小额信用贷款手续和审批流程,确保支农支小贷款高效发放。强化信贷队伍建设,对客户经理工作业绩动态监督与考核,转变客户经理服务意识,着力提供高效优质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围绕社保、代发两大业务场景,以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立足客户需求,不断开拓社保卡和代发场景市场。对服务中存在的新问题及客户新需求及时予以解决,切实提高一线人员业务能力、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深化本行金融为民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