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一树树的梧桐果

  □  汪泰

  学校南操场那一棵棵修长伟岸的梧桐树,繁密蓬大的树冠,鸟瞰着这90米见方的校园,悄悄见证着这里的人和事。

  在高邮实验小学的第三年,我改教六年级数学兼美术课,任班主任,与语文老师张镇搭档。张老师,四十多岁,一米八的个子,一头白发,一口兴化语音,还兼着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第一次见他在黑板上的粉笔板书,大大出乎意料。他的粉笔字,乒乓球大小,横平竖直,字字见方,一笔一划,中规中矩。这字,和他呢喃细语的兴化口音一起,似乎与他高大的体态不成比例。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师范生,有着严格的师德师规的自律。他说:“我的字,不求多好,笔笔求真,让学生看清,日积月累受到熏陶;我的声音不响,要的是学生能静心倾听,听真听清。”他的细声细语,有趣而幽默,教室里常发出孩子们的哄堂大笑。孩子们都愿意听他的课。

  每学期的期末考试阅卷,都密封试卷,流水作业,最后结分拆封。阅卷中,老师们发现,某本试卷上学生的笔迹惊人地相似,字迹小巧工整清爽,像是一个人写的,作文的小字尤其好看。拆下来发现,都是我这个班的。大家都很惊讶,在张镇老师的熏陶下,半年工夫,学生的钢笔字已是十分耐看。这是老师每节课粉笔板书时潜移默化带来的结果。

  每学期都要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张镇老师必认真发言。我们都有请家长看孩子家庭作业的习惯,他强调不要求家长判断正误,只要求看字迹是否清楚,以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张老师在家长会上强调学习小学语文的重要性,指出语文学习的注意点。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哄”字,举例说,如“哄”这个字就有三个不同的读音:

  hōng、hǒng、hòng,有不同的字意、不同的用法,都是要在学习与运用中区别并掌握的。张老师的讲话很能得到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轻松且有效。

  张老师平时话不多说,说起来常是笑点多多。一次他与老师们谈闲,说到一位老师上公开课,上的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课设计得好,老师感情充沛。上着上着,人不见了。上哪去了?出去一看,老师在外面哭呢。张老师说,到外面哭干什么,在里面哭才好呢,要把学生上哭下来才好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张老师又说,老师最大的本事,就是要把学生的课堂情绪调动起来,师生共情才是最好的。我理解他的话,老师上课,要众乐乐,不要独乐乐,这也是老师的一个课堂基本功。

  和张老师搭班的第三年,张老师提拔为教导处副主任,兼着学校的工会主席。在他的倡导下,六年级的工会小组活动正常、活跃,隔段时间,大家就聚在一起,谈谈说说,喝点小酒,融洽相处如一家人。

  后来,张主任办公坐到了教导处,我还教数学,只是不再与他搭班。

  教室外那修长的梧桐树不觉黄了一年又一年。每逢秋季开学,梧桐树就结出了一树树梧桐果,果儿缀在一柄柄青青小勺的两边。中秋前后,那由青绿变成焦黄的小勺儿带着梧桐果籽,在风中打着旋儿纷纷落地。操场上一地梧桐。

  后来,我调离了学校,和张老师的接触就少了。再后来,张老师退休了,偶尔在街上碰到他,没觉得他有多大变化。再过过,觉得他的神态动作有了老的征兆。又过了一些年,听说他进了一家养老院,视频里还见到他与老伴和一帮老人手舞小旗、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唱着歌。

  一年前,竟听说,张老师走了。其实他并不太大,才八十多岁。

  看到老校园内那蓬勃的梧桐树,我就想起了亲爱的张镇老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小学数学磨课之旅:用数对确定位置
那一树树的梧桐果
浅议起步阶段作文兴趣的激发
亲情永不忘
我喜欢秋天
珠湖小镇研学之旅
高邮报教育园地03那一树树的梧桐果 2024-11-21 2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