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4年江苏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出炉——
我市两地名上榜

  本报讯(通讯员 李虎 记者 杨晓莉)日前,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等6部门联合公布2024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全省共评选出省级地名文化遗产80个,包括交通运输设施类中的港口或古渡口、古码头地名35个,水利设施类中的水利枢纽或闸坝地名45个。高邮共有2个地名上榜,分别是平津堰、子婴闸。截至目前,我市共有9个地名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平津堰位于高邮城西大运河西侧古运河故道边,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11年),是淮南节度使李吉甫为阻遏湖水、灌溉农田而修建的大型水利设施。千余年来,平津堰等水利工程在漕运、防洪以及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平津堰遗址成为淮扬运河段迄今发现的唯一仅存的堰,对研究唐代的水利设施、河道变迁以及河湖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子婴闸位于界首镇北大运河东堤,高邮、宝应两县交界处,因其下游子婴河而得名。现存子婴闸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叠梁式闸门,条石结构,是高邮灌区子婴干渠的引水闸,现灌溉面积10万亩,是“里运河—高邮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主要遗产点之一。

  自2014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开始,我市坚持将地名公共服务与弘扬历史文化相结合,在地名管理中更加注重地名文化建设,从规范管理、挖掘保护、弘扬传承、创新利用四个方面打造地方特色。同时,我市还出台了《高邮市历史地名保护制度》,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编制的标准、范围、程序和成果应用进行了规范,并从2016年开始收集具有知名度、文化含量、文化独特价值以及传承价值的历史地名,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我市两地名上榜
交通部门强化监管把稳货运“方向盘”
图片新闻
市水利局强化水土保持监管
我市两医院成首批省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成单位
公房出租公告
公房出租公告
高邮报综合新闻02我市两地名上榜 2024-11-19 2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