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鸿
日前,我和爱人从高邮乘车去扬州。上车时,碰见老熟人熊方绎。我俩聊得最多的是44年前那次全县团干部培训班,因为我俩同为培训班学员,并因此而结识。
我说:“那次培训班,我记得工业系统有不少企业团支部书记参加了,电讯器材厂吴春、印刷厂张莉、服装厂赵锦银。”熊方绎补充说:“化肥厂王文林、石油机械厂闵宇、水泵厂钱文恩。”还有的有印象,但名字我们都记不得了。
聊着聊着,我的思绪回到了1980年团县委举办的那次全县团干部培训班。
当时正值我们党和国家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关键时期,全国上下都在改变观念、增强素质,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团县委举办那次培训班的初衷也不例外。
培训地点在熙和巷北的县委党校内。党校我十分熟悉,我家曾在此居住过,父亲当时就在党校工作。
那次培训班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对象为各公社团委书记、县直各系统团委书记以及所属的部分团支部书记。团县委对举办培训班非常重视,团县委书记、副书记和各部部长都全程参加了。培训班为期两天,采用在大礼堂集中授课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培训班由团县委书记周学英作动员讲话,团县委副书记杨桂兰作培训小结。集中授课前,都由团县委青农部部长詹刚教唱歌曲,有《青春啊!青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气氛非常活跃,呈现出新时期团干部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精神风貌。分组讨论时,我和熊方绎分在工业局团委这一组。在这一组中,我当时年龄算小的。王文林、闵宇、熊方绎等年龄长我几岁,又是老团干,经验丰富。讨论时我认真地听他们发言,因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熊方绎南京口音,说话不紧不慢、很有条理,待人谦和、极易相处。我和他非常谈得拢,从此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培训班结束的当天下午,化肥厂团委书记王文林提议,晚上就在讨论室搞一个小组聚餐。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我的肩上,赶紧与党校食堂联系。
培训班时间虽短,但对适应新形势要求、做好共青团工作、努力提高能力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时光流逝。44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都成60多岁的老人了。愿我们人老心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