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有林
二(1)班班主任小J外出培训了,教导处安排我到这个班代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我很乐意,因为早就听说这个班的孩子出奇地守规矩、爱学习,很想走进他们的课堂体验一下。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课堂常规
二(1)班课始的师生问候仪式很有特色,甚至使人顿生肃然起敬之感。我说:“上课!”孩子们第一时间齐刷刷地站起,并整齐有力地回答:“站如松!”我巡视着教室,每一个孩子腰杆笔直、目光纯净,好像临战的士兵等待着司令官发布总攻的命令。孩子们的这一气场也在无形中感染着我,于是下意识地挺了挺因年近花甲而稍显佝偻的腰身。我又说:“请坐下!”孩子们又整齐有力地回答:“坐如钟!”并在同一个时间直挺挺地坐下,随即双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安放在桌面上,且左臂在下、右臂在上。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孩子们坐下时竟听不到桌凳被挪动的声音。我也在其他中高年级班兼任道德与法治课,师生问好后,学生慢腾腾地坐下,并下意识地挪动桌凳,以谋求最舒适的坐姿,于是教室里免不了发出“嘎吱——嘎吱”的刺耳声响。出于好奇,我在课后悄悄地问过班长小Z。小Z挪开凳子,我发现地面上有四个为凳子定位的小红点,刹那间,我顿悟了。小Z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说:“老师,我们的桌子和凳子的四条腿都放在小红点上,不许随便挪动的!”原来如此!我们一直在轰轰烈烈地大讲特讲精致化管理,看来这教室地面上的小红点才是精致化管理的最好见证。我又看到每个孩子课桌外侧的挡板上都有两个安全挂钩,一个让孩子们挂雨伞,另一个用来挂垃圾袋。这个细节不只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而且彰显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我也看到过许多学校每到阴雨天,孩子们的雨伞到处乱放,有的放在窗台上,有的塞抽屉里,还有的干脆扔地上。于细微处见精致,在用心时显人文,这个班的班主任小J真的有心了!
课堂上只笑了一半的孩子们
这一堂课我们学习的是《清新空气是个宝》。课中为了调节气氛,我设计了一个通过角色扮演来再现人们对不同质量的空气进行评价的场景。我自认为还有点表演天赋,于是分别模拟了公园里晨练的老人、走在大街上的行人、因雾霾天气停课在家的小学生等三个角色诉说对空气的评价,可谓惟妙惟肖,我自己都有点忍俊不禁了。坐在位置上的孩子们也忍不住笑起来,那笑声清脆悦耳而又充满童真,但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笑声很快便戛然而止了。只见孩子们抿着嘴巴,他们在努力恢复常态。孩子们只笑了一半,另一半止于课堂常规,看来上课的规矩意识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不觉联想到在中高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也用这种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学生们笑得很恣意,有的摇晃着身体笑,有的拍着大腿笑,还有的捶着桌面笑。从他们爆笑那一刻起,我常常会用不少于一分钟的时间,声色俱厉地去制止由我自己制造的课堂“混乱”。而这帮二年级的孩子能将欢笑收放自如,确实不容易,这背后当然离不开老师们的循循善诱。
我的课堂我做主
原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会被老师强化课堂常规训练所扼制,但想不到的是,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活跃,我终于看到了久违的“小脸涨红、小手直举、小眼放光、小嘴常开”的课堂场景,我随着年龄增长渐行渐远的上课激情也被这一帮孩子的活力给唤醒了。所谓教学相长的真谛也就应该如此吧!当我抛出最后一个讨论题——“我的清新空气保护计划”时,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我始料不及。“我要小手牵大手,不许大人燃烧秸秆!”“希望大人们用电子鞭炮取代真鞭炮,减少空气污染!”“我让爸爸骑电动车送我上学、接我回家!”……面对这帮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的二年级孩子,我忽然想起一件令我感到脸红的事情:多年前,我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叮嘱学生当我提出问题时,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反正都要举手,以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以至于我的某一个问题还没有陈述完整,有学生竟举起了左手。我记得二(1)班班主任小J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学论文,旨在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年轻的小J老师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践行着这个教育理念,如今已见成效,我为他的努力感到高兴。
虽然只在这个班临时代了一节课,但我看到了这帮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自由而不放纵的生长姿态,也感受到了二(1)班老师背后所付出的宽严相济、富有智慧的辛劳。没有一蹴而就的教育,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帮孩子、这个班的老师让我更加坚信“坚持+智慧”所产生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