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实验小学 李红梅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玩,小鸭子捉不到虫子,小公鸡捉虫给它吃;小公鸡落水的时候,小鸭子把它救了回来。整篇课文层次清晰,叙述完整。因其情节生动活泼,字里行间流淌着小伙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友好情感,而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读一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课堂上要确保学生阅读训练的落实,花在阅读练习的时间要有保证。对学生的读书要求也是由浅及深的。首先要读正确,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儿化音及变调的处理等都是老师要重点突出的纠错部分。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强化正确的读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最后,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如,小鸭子对小公鸡的担心,“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小公鸡犯错后惭愧的心情,如获救后说,“鸭子哥哥,谢谢你。”一些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指导到位。
要实现这些朗读目标,课堂教学中范读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无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老师的当场范读,都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亦是学习的过程。
二、演一演
低年级学生天性是喜爱童话的,因为童话中有他们的影子,更能激发他们曾经相似的情感体验。因此,他们更愿意把自己投射到童话中的某个人物身上,比如在本课教学“演一演”的环节中,许多孩子就更愿意去演那个英勇救人的小鸭子。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戴好头饰、做好动作、演好表情,进行分角色的表演。通过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这里要演出课文中的内容,同时又不拘泥于文本,给予一定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更高,表演出的状态既真实又自然。比如,有一个小男生在演小鸭子把小公鸡救回到岸边后,他一直喘着气。笔者问他,为什么这样上气不接下气呀?他回答说,我又担心又着急,拼了命游回来,救了小公鸡不得费劲吗?这是多真实的情感体验!
“演一演”部分还有一个环节经常容易被忽视,即点评。表演结束,要让大家评一评,谁的表演最精彩,颁发“最佳表演奖”。通过这样的举措,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要想演好角色需要哪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说话声音要响亮,表情要真实、自然,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举止要大方等等。通过点评,学生的表演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
三、议一议
童话的教学最终还要落实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笔者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对于小公鸡和小鸭子,你是怎么评价的,并说说理由。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有的说喜欢小鸭子,因为它救了落水的小公鸡,是一个英雄的小鸭子。有的说喜欢小公鸡,因为在小鸭子捉不着虫子的时候,它主动把虫子捉给小鸭子吃,这是乐于助人。
大家有没有在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身上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呢?针对这个问题,立刻就有小朋友回答说,小公鸡不听鸭子哥哥的话,偏要下河游泳,差一点把自己淹死,这是要批评的。说到鸭子哥哥身上的不足,小朋友就有些懵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小鸭子并没有什么过错。于是,我又引导同学们回头再读一读课文中的关键小节。立刻,有位同学举手发言说,小鸭子在找不到食物吃的时候,就哭了起来。老师说过,生活中遇到问题得想办法解决,哭是没有用的。“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我又追问道。其他小朋友就抢着发言了,说就应该主动去找小公鸡帮忙呀,它们是好朋友,小公鸡肯定会帮助它的,根本就不需要哭鼻子。还有一个孩子的答案更搞笑,他说,哭也不能把虫子哭到嘴巴里来!
通过这样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方式,学生心有所思、感有所发,既发展了思维,又训练了语言,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