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第一小学宝塔校区 孔祥华
预备铃响起,学生纷纷走进教室。课前这短暂的三分钟,有的学生正襟危坐,等待老师;有的学生还在忙乱收拾桌面,努力翻找这节课的课本……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课前三分钟,教师可以严肃地让学生安静,也可以组织齐声诵读课文等。那么,是否还有其它打开方式呢?
1.创意问候语
创新问候语的内容与方式,打破传统的一成不变的问候语言,学生既新颖又好奇。有时候用古诗的上一句,譬如,“同学们,锄禾日当午”,学生接下一句,“老师,汗滴禾下土”;有时候用对对子的方式,如,“同学们,云对什么?”“老师,云对雨”;还有的时候用近义词激励,如,“同学们,目不转睛”“老师,聚精会神”等,多种问候形式,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老师的课堂充满期待,集中注意力。
2.字词微电影
让学生通过一个主词语,展开丰富的联想,就像用摄影机捕捉脑海中一瞬间产生的画面,然后将联想到的事物或者画面再投射出来。比如在对“秋天”一词进行联想时,大家比较容易联想到的有凉爽、丰收、落叶、草黄等内容,继续下去还会想到金黄、稻田、农民、枫叶、银杏等。还有一位同学想到了外套,并谈起妈妈因秋凉,带自己去商场购买外套的愉快历程。这个游戏很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3.话题微讨论
话题微讨论是教师通过观察了解班级学生情况,找出大家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讨论的话题丰富多彩:中午就餐遇到不喜欢吃的菜怎么办?萝卜刀该不该带到学校里来?家里的牛奶该不该在学校里喝?如何面对老师指出的自身缺点?谈谈日本核污水的排放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影响等,这些话题涉及到学习生活、成长烦恼、社会热点、国际事件等。
4.诵经典美篇
国学经典诵读不仅能够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更能让孩子的智慧得以提升。
《三字经》篇幅虽短小,却蕴含深刻的道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百家姓》可以让孩子明白每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姓氏的来源和发展,也可以知道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特征。比如说“李”姓是唐朝时期的皇室姓氏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百家姓》的诵读不似《三字经》有韵律,孩子们诵读中遇到困难,于是笔者从抖音上找到《百家姓》的律动儿歌,外接蓝牙音箱,学生跟着音频,动嘴“唱”上几遍,正式上课的铃正好响起。一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听,开开心心地唱,认认真真地记。
5.故事分享会
一年级学生十分喜欢听故事,而故事本身有一种魔力,可以深深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笔者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或者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去讲,学生们听得兴致勃勃。在听过许多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之后,有些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教师读故事,而是自己大胆编起故事来。比如《后羿射日》后续,学生大胆想象,后羿射下所有太阳后,老百姓将面临的困境等。这样的故事分享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倾听能力,也提升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