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财政局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2023年,高邮市财政局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以“上争、外联、内管”新思路,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突出绩效理念,“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全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较好完成了财政预算各项任务。年初获省财政厅2022年度财政重点工作考核二等奖,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表彰。政策性农业保险综合绩效获省财政厅一等奖,2021-2022年度社保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获省财政厅考核先进地区一等奖。
突出财源建设 强化收入组织
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3.56亿元,同比增长8.6%。一是财政收入征管主动出击。成立组织收入工作专班,强化组织调度,严格按照“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思路,压实责任,同向发力,强化与税务部门的通力协作配合,积极培植重点税源,大力招引总部税源,努力挖掘增收潜力。用好综合治税平台,坚持日统计、周调度,加强税收入库动态监控,科学研判利用涉税信息,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和措施,确保“颗粒归仓”;二是服务重点企业精准施策。用好财政政策“工具箱”,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激活力、添动力、强信心,引导重点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增强对全市经济贡献能力。有效发挥财政金融、政府采购、政府投资等政策撬动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力促中小企业、创业群体“加速跑”,营造“水深鱼归”“水多鱼多”好风光;三是“共保财政”靶向用力。先后召开东部6乡镇经济发展座谈会、13家国有企业统筹协调座谈会,集中资源、集成政策、集聚力量,努力拓宽收入渠道;四是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保驾护航。用好预算绩效管理指挥棒,持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加大非税收入组织,充分挖掘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大案要案罚没等增收潜力。五是盘活资产资源。全年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亿元。实现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5亿元;六是大力向上争取。全年向上争取各类资金54.9亿元,其中:转移支付专项资金33.5亿元、政府债券21.4亿元。
优化支出结构 保障重点支出
一是兜牢“三保”底线。全年“三保”支出39.33亿元足额保障到位,比去年增加4.09亿元。二是支持经济回升向好。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超7亿元,惠及万余个经营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企业“智改数转”、科技创新,累计兑付2020年以来各类惠企补助资金2.2亿元,惠及企业近700家;全年累计获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8家,认定总数位列扬州第一。不断优化财政金融政策供给,“高邮市普惠金融风险基金”项下的“小微贷”“苏科贷”等产品合计发放贷款15.33亿余元,受益企业达480家;运作企业发展资金321笔,成功帮助企业转贷26亿元,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市共新增专项债券8.6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宁盐高速、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海潮污水厂改造等项目。
突出民生优先 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年教育支出14.17亿元,更加注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改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投入,积极实施三垛中学、南艺幼儿园云台分园装修改造项目。二是健全民生补助标准增长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兜牢兜实各项民生保障底线,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全年城乡居民养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等项目资金支出共13.05亿元。继续提高基础民生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650元提高到680元。通过“一卡通”系统共发放民生保障资金2.84亿元,47.27万人次受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三是积极赋能乡村振兴。加大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整合优化力度,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补贴、水利工程建设等各领域,并于2023年6月份成功申报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助力我市获批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省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落实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全年累计为830户农户提供担保,担保金额5.7亿元。
深化财政改革 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严格执行预算刚性。加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运用,将乡镇(园区)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全面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以信息化驱动财政管理现代化。二是实行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年开展项目单位自评1003项,部门评价140项,覆盖率为100%;选择涉及民生、社会关注度较高的3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评价,涉及资金总额1.96亿元;三是完成内控制度体系修订工作。四是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品牌特色彰显。坚持以“苏采云”平台为抓手,在政府采购领域采用不见面开标和异地评标,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有效降低了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成本,聚力“政府采购+消费帮扶”深度融合,成功发放首例“政采贷”+数字人民币,获评“2022—2023年度政府采购百强市(区、县)”。五是持续组织间隙资金招标工作,金额达11亿元,均吸引驻邮17家金融机构参与竞标,实现间隙资金保值增值。六是增强国企市场化实体化经营能力。整合市建投集团、交投集团、鑫邮集团共同组建市国控集团,成功创成我市首家AA+信用评级国有企业。完善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经理层薪酬兑现与经营业绩考核刚性挂钩。
淬炼能力作风 提升财政形象
及时出台《关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的通知》,从局机关选派 13 名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财政局任局长助理,挂职锻炼 1-2年,到基层一线大熔炉里“淬炼成钢”。定期召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交流会,压担子、比高低、长本事、鼓士气,优化培植机制,新赛道竞风流;选派年轻干部分期分批赴扬州市国金集团跟班轮训,加强年轻干部驾驭金融工作的能力;积极向上争取,安排品行端正、作风正派的“业务尖子生”到省财政厅“蹲苗”挂职锻炼。通过组团参与市第十届运动会参与江苏省第八届“万步有约”全民拓展赛、第十四届环高邮湖自行车赛,开展迎新年财政人长跑等活动,亮明身份,顽强拼搏,赛出风格,取得佳绩。举办2023年度干部光荣退休仪式,打造情满财苑、充满温暖、凝心聚力、昂扬向上的财政家园。局办公室徐之标同志利用自媒体宣传手段,及时捕捉家乡高邮文明的“美丽瞬间”,短视频、文学作品两次被市融媒体中心专题选中展播。《德银的幸福》《向水觉芦香》《闹大年》等散文作品在财政部官媒《中国财经报》发表,让高邮财政的好声音传唱四方。
团结奋进新征程,奋楫扬帆再出发!筑梦路上,披荆斩棘。高邮财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满怀忠诚感恩之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全面对标,细照笃行,持续树牢“大财政”理念,做好“大统筹”文章。聚焦提升收支质效、深化财政改革、培植发展动能、倾力改善民生、加强风险防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开辟新赛道、增创新优势、跑赢新赛程上展现财政风采,用一个个攻坚克难、实干争先的实际成果,谱写高邮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