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2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淖”与“潦”,我的纠结

  □ 任广兴

  高邮有个地方叫大淖,是一个简易的下河港口。过去,东乡北乡的农民进城,多泊船于此。因此,这里也是一个古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大淖之名,由来已久。但何时得名、何人名之已无可考。当初起名之时,想是有文字记录的。但天长日久,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了,只留下大淖的名字在人们口口相传中延续至今。

  过去,高邮有人曾将大淖写作“大脑”。高邮籍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对此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到了张家口坝上,他恍然大悟,认为“脑”应写作“淖”,蒙古语中意为有水的地方。他认为,这应该是元朝留下的叫法。汪曾祺在《〈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文中说:“大淖是有那么一个地方的。不过,我敢说,这个地方是由我给它正了名的。”现在,由于《大淖记事》的巨大影响,过去的“大脑”已经正式改为“大淖”,这里也成为文学殿堂里的审美圣境。

  汪老是文学大家,高邮人的骄傲。大淖之名也已被大众欣然接受。但仔细想来,把“大脑”写作“大淖”又似乎不尽合理。

  查字典,淖读nào,与民间传诵的lǎo读音不同。查词典,淖意为烂泥、泥坑。蒙古语里称湖泊为淖尔。高邮先民应当不会选用蒙古语称呼高邮的这个地名,高邮地名中也没有其他的例证。再者,过去高邮人将大淖称为大淖河、小淖河,如果以“淖”名之,在后面再加上一个“河”字,感觉有点别扭。

  大脑,大淖,何以为lǎo?以我之浅见,觉得有一个“潦”字堪为其用。在字典上,潦有lǎo和liao两个读音,这里且论lǎo。

  在古文中,潦字并非罕见。《淮南子·共工怒触不周山》中,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在曹植诗《赠白马王彪》中,有“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在隆庆《高邮州志》卷二中有(西南诸塘)“旱则溉田,潦则受水”。字典及书中对潦的释义有:“雨水大;路上的雨水、积水;大雨涨水曰潦”,都与大雨形成的水有关。

  高邮地处里下河,地势低洼,历史上水患频仍。高邮湖过去是三十六湖,后来也是黄河夺淮,从过去的累累巨珠,变成了今天的全国第六、全省第三大湖。也许,今天的大淖地区,就是高邮不断发生水灾,洪水漫溢,积水难消,渐成的水面。从这一点上讲,“大潦”之意倒是与此甚合。

  汪老是大家,他的《大淖记事》等文学作品誉满全国,影响深远。而我作为家乡的一名读者,却对“淖”字说三道四,深感不合时宜。

  淖与潦,是与否?我心有疑惑。却发觉说也违心、不说也违心,是以纠结。谨以此请教于大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菱塘盐水鹅:老卤慢焖出美味
“淖”与“潦”,我的纠结
公房出租公告
高邮报特别报道03“淖”与“潦”,我的纠结 2023-06-28 2 2023年06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