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们,能干刷刮放光芒

  三月清风徐来十里春花盛开。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火一样的热情在各个领域激扬着巾帼风采,用智慧和担当绘制着自己的“美丽人生”。她们,能干刷刮、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用勤劳和努力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今天,在这个暖意融融的春日,让我们向全市女同胞送上节日的祝福,向身边的每一个“她”致以深深的敬意。

  黄佳丽:从“招商小白”到招商经理

  2日上午,记者见到开发区光储充产业招商经理黄佳丽时,她正在与同事制定第二天去江西赣州招商的详细计划。黄佳丽告诉记者,半个多月前,她和同事前往深圳、东莞、汕头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拜访了一批知名企业;这次去赣州招商,力争做到项目推进如火如荼,招商引资马不停蹄。

  2011年至2020年,黄佳丽在开发区经发局从事企业服务工作,2020年初,开发区成立招商公司,黄佳丽积极响应号召,通过报名、面试,成为了开发区光储充产业招商团队中的一员。“从事一个全新的岗位,对我来说,充满着压力与挑战,但是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压力转化成动力。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与领导外出招商等方式,我了解了园区政策、园区优势、配套设施等基础情况,同时,为了对行业态势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我每天了解光伏、储能原材料和产品价格行情,以及新技术、新政策走向等,保持对行业高度的敏锐性,以此选准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黄佳丽从一个招商“小白”变成了开发区光储充产业的招商经理。

  三年来,黄佳丽带领开发区光储充招商团队走过了国内30余座城市,招商时“5+2”“白+黑”是常态。2022年,由于疫情原因,开发区招商团队外出招商次数减少,但在园区内接待企业近百次,较好地完成了签约招商任务,光储充产业完成10个项目签约,其中制造业项目8个,包括100亿元项目1个、5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项目2个,总投资达185亿元。黄佳丽说:“去年,开发区光储充产业实现开票销售251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77亿元,这得益于我们践行‘以企引商’的策略。园区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晶樱、中环、晶澳等公司选择留在开发区继续扩大生产。同时,新签约的项目中,也有一部分是开发区内原有公司介绍过来的。”

  黄佳丽表示,今年开发区光储充产业将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扩链;参加SNEC光伏展、天津高校招才引智、知名企业沙龙座谈等活动,提高开发区光储充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记者 郭萌

  王素琴:建筑工地上的“高空舞者”

  初春的邮城,乍暖还寒。1日下午,记者来到城南经济新区某建设工地,现场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在工地最高处,女塔吊司机王素琴正坐在不足2平米的操作室里,聚精会神地听着指令,谨慎地操作着操纵杆。今年45岁的她从事这一行已有20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塔吊司机被称为“高空舞者”,工作既辛苦又危险,女性从业者少。说起当初的选择,王素琴笑着说:“爱人是一名塔吊司机,在他影响下,我也从事了这一行业。”夫妻二人在南京干了几年,2009年回到高邮继续从事这行。

  塔吊是每个大型建筑工地必备的起重设备,其结构看似简单,但要操作好却不容易。王素琴说,吊起一吊建材,需要手、大脑、眼的协调配合,左右手同时操作,根据设备的晃动掌握平衡力,减少高空晃动,才能顺利完成。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午有1个小时休息时间回家吃饭外,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到傍晚五点半,王素琴都要在不算宽敞的塔吊驾驶室内工作。“以前驾驶室没有空调,夏天热、冬天冷,非常难熬。现在每个驾驶室里都安装了空调,工作环境好了许多。”王素琴告诉记者,塔吊司机作为特殊工种,要懂机械性能、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及维修知识,需要考取资格证书,且定期要进行理论和实践考试,通过复审。此外,机器定期的维护、保养对于体力也是不小的挑战。

  “虽然不易,但干一行就要热爱一行,专注一行。”王素琴坦言,当初选择这份高空工作的初衷是为了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自己和爱人在高邮干了14年,如今两人月收入都能达到8000元。“高邮建筑业发展又好又快,这也是我们夫妻工作稳定、收入颇丰的‘保障’。”王素琴感言,在工作中,她见证了一栋栋高楼平地而起,亲眼看见了高邮14年的“成长”,更看到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也为自己能够参与家乡建设感到骄傲;自己和爱人会继续在塔吊行业奋力前行,用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记者 杨晓莉

  薛怀英: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

  “你看看我这个塘口行不行?”“你这个塘口适合养殖鮰鱼成品鱼。”……6日上午,在甘垛镇荷花村,高邮永顺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副董事长薛怀英正认真考察想改养鮰鱼养殖户的塘口情况,并不时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自永顺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68户养殖户养殖鮰鱼家家赚钱后,薛怀英的电话就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很多养殖户联系上她,想改养鮰鱼。

  53岁的薛怀英是一名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的农村妇女,却曾带领乡亲们将一条小小的鳜鱼做出了大文章,创造出年销售3亿元的传奇,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如今,她又将目光投向了鮰鱼鱼苗和成品鱼的产供销上,在特种水产之路上“二次腾飞”。谈起这些成绩,薛怀英直言她都是一步一步被生活“逼”出来的。

  薛怀英早年间是一名服装厂工人,但由于她患有过敏性哮喘,后不得不转行。2007年,她压上了全部家当,靠着从舅舅处学来的一些“土经验”以及网上下载的鳜鱼养殖知识,承包了村里43亩水面养殖鳜鱼。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战”,鳜鱼养殖获得丰收,但却没有销售市场。鱼卖不出去,每天都有损耗,薛怀英横下心前往上海铜川路水产市场碰运气。“那时候没有名片和手机,我就用小纸条写下家里的电话号码和售卖鳜鱼的信息,挨个摊位发给别人,一开始都没人理睬。”薛怀英如今回忆起来仍是记忆犹新,她每天在市场里寻找客户,脚上都磨出了血泡,凭着这股韧劲和坚持,她逐渐打开了上海、苏州等地的市场,后又成为了三垛镇响当当的“鳜鱼经纪人”,既帮助村民找到销路,还赚到中介费。

  薛怀英一干就是十多年,还和朋友办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这几年在经历过疫情防控、环保整治和市场风云变幻之后,不少养殖户进入迷茫期,薛怀英看在眼里也急在心中,于是通过数月多次考察,她和团队成员发现了病害防治相对容易且收益高的鮰鱼,大家一致决定将其作为新的增长点大规模引入,最终“尝鲜”成功,为全市特种水产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促进了养殖户增产增收和乡村振兴。 

  记者 翁正倩

  李群:纳税服务和志愿服务两不误

  “您好,您先别着急,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2日上午9时许,在行政大厅一楼税务窗口台前,市办税服务厅审核岗工作人员李群正在耐心地安抚一名外地来邮的纳税人。这名纳税人数年前与朋友在邮合开一户企业,已经关停多年,然而却一直未来税务机关办理注销,该企业已经成了非正常户。近期该纳税人在外地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业务时被告知名下这户非正常户企业影响到他正常企业的纳税信用,这才急忙来邮办理“解非”和注销。但由于企业公章丢失无法办理,考虑到纳税人大老远从外地开车来邮,李群随即联系市监局,查询到市监局已吊销该企业营业执照,请市监局出具了相关证明,最终在当天下午四时,纳税人在邮的企业注销完成。“作为一名党员,身处办税服务厅,就应该承担起岗位的职责,努力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李群笑着说道。

  2014年大学毕业后,李群考入我市税务系统,从一名稚嫩的大学生成为一名税务工作者。为了能够更快地熟悉业务,在下班之余,李群拿起税务资料一研究就是几个小时,面对一摞摞税收相关书籍,一叠叠税收法律法规和补充文件,她见缝插针地学,不懂就及时问。从新兵到一名成熟的一线业务型选手,这一干就是五年。2019年由于岗位调整,李群负责党员发展、党支部工作计划、党务会议记录相关文书的整理、归档,以及交接的工作。这是一份烦琐又极考验耐心的工作,李群丝毫没有懈怠。

  在优化服务、实干兴税的同时,同为税务局团委副书记的李群更是积极参与单位“税益盂城”志愿服务团队,与同事们深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市税务局荣获了“扬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李群也是“爱心妈妈”之一,结对帮扶2名儿童,进行“团队式”关爱,参与“千人关爱助学计划”。

  如今,李群又再次回到税务服务一线,服务纳税人。李群说,她接受每一次岗位转变,珍惜每次成长过程,将会继续用真心诠释税务人的初心和使命。

  记者 赵妍东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她们,能干刷刮放光芒
高邮报特别报道03她们,能干刷刮放光芒 2023-03-08 2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