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生前写过一篇极富水乡风情的小说《大淖记事》,昔日大淖演变为今天的城市社区,渔民当上了居民。大淖社区老龄率达70%以上。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社区党总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以专项服务为抓手、以医养结合为特色、以文化养老为品牌、以社会关爱为延伸”的社区养老模式,推动实现“老有所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社区有个颐养社区工作站,面积1500平方米,文体设备功能齐全,无论读书看报、打球玩牌、唱歌跳舞、健身娱乐,都能乐有所享,成为老年居民的精神家园。
“银发餐厅”最受孤寡老人和空巢家庭青睐,他们大都一两个人生活,菜多了吃不掉,菜少了不够味。社区因需而为,供应一顿中餐,三菜一汤,一荤两素,只收6元钱。那么,刮风下雨怎么办?老人腿脚不便怎么办?不用担心!社区专门送餐、特制饭盒,哪怕在高邮城转上一圈,饭菜还是热乎乎的。
胡爷爷80多岁,与老伴久居社区,两年多来,一直是“银发餐厅”老顾客。他发自肺腑的说:“不管物价怎么涨,餐厅菜价一分没涨;不管天气怎么变化,送餐准点到位,“托共产党的福,不用出门走,饭来就张口,荤素营养够,活到九十九。”
颐养社区工作站最鲜明的特色是千方百计给老年人带去家门口的便利。你想做衣服,工作站裁缝铺量身定做,质量和价格包你满意。你家中的电脑、空调、电视坏了,工作站里有家电维修部,既可以服务上门,也可以送来即修,价格比外面便宜多了。工作站增添花卉营销展台,满足有园艺爱好的老年居民,春有月季、夏有牡丹、秋有海棠、冬有水仙,可看可买可学养护。
社区家庭医生工作站,每年为老年人免费体检2次,每人都建立详实系统的健康档案。实施“老龄人口慢性病和常见病健康干预工程”,对患者逐一安排服药计划、科学调整饮食,纠正不良嗜好,指导轻型锻炼。利民花苑的宦爷爷,长期患有“三高”,特别是糖尿病越来越严重,一直把他折磨到下肢瘫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白衣天使”,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坚持每天上门,后来患者病情好转,改为每周、每月上门。经过精心理疗,宦爷爷已扔掉拐杖,上个月加入老伙伴广场舞大军。认识他的人都说,这是一个奇迹!奇迹的最好诠释是“关爱+科技”。
社区戏曲艺术老人团,由一群剧迷老人组成,他们不仅自娱自乐,还编创文艺节目,开展义演服务。去年扫黑除恶,小扬剧《老兵在行动》演走大街小巷;今年抗“疫”宣传,淮剧表演唱《党旗飘扬在卡口上》,给足了人们精神力量。这种接地气的理论+文艺演出,蕴含乡土人情、乡风民俗,居民特别喜爱。有人形容说“传统戏曲多奇妙,一边鼓掌一边笑,台上演得有味道,入脑走心传正道。”
社区还有“阳光学堂”。“五老”志愿者心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利用闲置房屋,建起“读书学习辅导站”。退休老教师主动重上讲台、放出余热。去年国庆节,组织小学生开展“观高邮新区、看祖国变化”主题活动,助幼小的心灵深深播下“爱祖国、爱家乡、爱社区”的种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淖社区老年居民的欢歌笑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写照。“志愿在路上、夕阳放光彩”,展示着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成效。
五中全会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现代化新高邮建设有你、有我,大家同奋进。
共同富裕在前方!美丽大淖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