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平
高邮是全国两千多个县市(区)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早在公元前223年,秦王在高邮境内筑高台、置邮亭,而称高邮。高邮人把“邮”作为生命,因“邮”而名,也因“邮”而兴。于是,从秦代高邮亭发展到汉唐古驿道、大宋迎华驿、元朝秦淮驿、明清盂城驿,直至现在的中国邮驿博物馆、中华集邮文献馆和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一座座里程碑,一脉相传,发扬光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邮文化。而今,高邮的名字又因“邮”而享誉国内外。
有这么几件事是轰动全国的。
其一:1985年,在全国文物普查中,长期湮没在老街深巷民居中的古盂城驿被发现。古代邮驿功能是置邮传命,因而驿道和驿站最贴切的比喻就是“国之血脉”,有“驿递天下之血脉”之称。为此,高邮各界人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修复驿站奔走呼吁,并纷纷解囊捐款,终将全国仅存而且保存完整的明盂城驿修旧如旧地展陈于世。
其二:高邮利用绝无仅有的“邮”资源,以“邮”会友、以“邮”兴邮,举办独具特色的中国邮文化节。1997年10月4日,一面标有“中国邮文化节”的大旗从首都北京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古驿道一路传递南下,先后途经天津市、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济南市及江苏省徐州市,隆重接送,历经1200公里行程,到达高邮,高邮城区一时万人空巷。时至今日,中国邮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八届,早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品牌。
其三:高邮人靠实实在在的邮事打足底气,打造“东方邮都”,将邮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带动力量,实行差别化竞争、错位式发展。高邮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东方邮都”,其核定的使用范围涵盖11大类近百个产品和服务项目。
执着于邮事的高邮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在2003年获得全国集邮联授予的“中国集邮之乡”称号,这在全国是首例。集邮是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邮组织的建立与引导、集邮活动的开展与丰富、集邮事业的发展与创新,直接体现了邮文化的深厚底蕴。高邮早在1982年就成立了集邮协会,是新中国较早建立集邮组织的县市之一。到2003年,全市共建有基层集邮组织107个,注册会员达8468人。数十年来,高邮的集邮人把集邮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创办了以原创文章为底色的会刊《盂城邮花》,开办南海中学少年邮局,开设老年大学集邮班,开通“东方邮都”网,举行集邮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先后举办过17届新春邮展、联合举办相关主题邮展……所有这些邮事,都为高邮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集邮第一县(市)作了坚实而又辉煌的铺陈,以至此后获得“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
从“中国集邮之乡”到“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绝非一句“高邮人不简单”所能涵盖,而是暗含了一个逻辑性的秘诀,那就是具备“邮”基因的高邮人做起邮事来痴迷得近乎执拗。当下有这么一批人就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始终不忘集邮的初心,树起一面冠以“五一”的协会大旗,坚持固定活动日活动,每月正常开展交流,积极参加各级集邮展事且每年都有大奖斩获。时任全国集邮联会长杨利民曾称赞这些代表着基层群众的“五一”集邮协会竟然“走到了全国前列”。
其实,高邮人在集邮上名列全国前茅、斩获国内外大奖已谈不上是什么鲜见的新闻了。仅举几例:有着香港皇家天文观察员身份的金飞声编组的《竞争与合作》邮集在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集邮协会主办的《’92国际空间航天专题集邮展览》中获优秀奖;邮政史研究爱好者邵天朗编组的《江苏地方邮政附加费》在广州全国集邮邀请展(竞赛级)中获镀金奖;医师张本中编组的《兰花的欣赏》在济南全国一框邮集邀请展上获铜奖;大法官芮和靖和陶绪逊合编的《解放初期的集邮服务》获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及文献集邮展览镀金奖;计生干部潘秀珍编组的《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获兰州全国集邮展览银奖;退休工人高超编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浙江首届全国农民集邮展览上获铜奖;中学生刘昊珺编组的《和平——以鸽子为象征》在全国青少年集邮展览中获银奖。网名“大牛”的刘建东就凭一只“鸽子”在邮展上拿奖拿到手软,他编组的专题邮集《鸽子》先后拿遍全国、省、市邮展的金、银、铜奖,并在第二十七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上一举摘取大镀金奖。
高邮集邮界领军人物倪文才先生,将集邮的视界扩大到弘扬邮文化的历史责任中,从点点滴滴做起,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邮事,把高邮推向了全国。倪文才做邮事有几个特点:一是沉得住。他专心撰写邮文百十篇,分别发表在《中国集邮报》等媒体上,出版《中国邮文化》《驿站风云》《邮坛精英》等专著,其中《中国邮文化》从邮驿、邮政、集邮、书信等方面对邮文化进行了梳理和研究,记叙了邮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弘扬,挖掘了邮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邮文化的书籍。二是带好头。他先后编组《京杭大运河》《道教》《轮椅上的坚强》《戒烟》等邮集,并亲赴乡镇、机关、企业、学校进行集邮讲座和用邮票中的故事上党课。三是出难题。他在协会工作中总是具体量化到人,压实理事责任,不断打开集邮工作新局面。新时期以来,协会主动融入地方中心工作,积极配合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联合市相关单位举办针对性的主题集邮展览。四是能鼓动。他不仅招引全国性的邮文化活动来邮举办,还争取到高邮元素在国家发行的邮票中登台亮相。五是重高度。他的邮事总是冲着“国”字目标去的,全程参与和组织了历届中国邮文化节,策划并实施“东方邮都”发展战略的打造,他编组的邮集《道教》获西安全国邮展银奖,编著的《中国邮文化》获杭州全国邮展大银奖加特别奖,撰写的《邮坛精英》获日本第37届国际邮展银奖。六是前瞻性。建立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就是出自他的大手笔。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作为一个集邮文化阵地,其彰显先进、树立榜样、启迪后人的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彰明较著。天道酬勤,实至名归,倪文才先生被授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称号。
现在高邮人把“邮”的资源优势在不断地开发利用基础上,放大效应,促进“邮”生命的传承延续、发扬光大。城区广场树立邮文化主题雕塑《邮驿之路》,老运河的明清故道开辟旅游景点,高铁站外开通邮都大道,打造“梦圆邮都”文艺晚会,创办邮驿论坛,开展“邮人绘邮”“万人抒邮”“书信邮缘”活动,举办全国集邮诗词大赛,注册“邮”字商标,征集旅“邮”口号,传唱“高邮市歌”,上线“东方邮都”电话彩铃,制作邮城LOGO,用邮的元素和标识装点出美丽的高邮,使文化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