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桂英
应哥哥所邀,2002年我们兄妹俩在同一小区购买了房子,两家相隔大约百十来米。虽然在扬州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日子依然像从前一样,家里从未生火做饭,食堂还是开在哥哥家。
因为疫情 ,一晃好几个星期没有去扬州了,牵挂父母,惦念小女,可是休憩在家的我却不敢随便去。身边的人都“阳”了,尽管没出现状况,也许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担心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把病毒传播给父母。父母年岁大了,身体经不住病毒的折腾。这几日,感觉日子太平了许多,村里人很少有感染病毒的,而我和老公一直健康,于是去扬州。
晚餐时,母亲唠唠叨叨地告诉我,自从疫情放开,哥哥嫂嫂还有侄子、侄媳妇就不跟他们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了,担心会把外面的病毒传给他们。哥嫂还有孩子们每次进门、出门都仔细喷洒消毒液,现在女儿饭菜也是打包拿回家吃……从母亲的话语中能感受到非常时期哥嫂对父母身体健康的呵护与关爱。吃过晚饭我和老公习惯性地陪老爸打两圈麻将,与以往不一样的是我们俩全程佩戴口罩,打牌之前酒精擦手,确保安全。
在单位同事差不多都“阳”的情况下女儿依然健康,可是就在我们抵达扬州的第一个夜晚,夜半感觉身旁女儿身上暖洋洋的,像个小暖炉。丫头该不会是“阳”了?心里默默期盼不是,待天亮,取温度计测量,两次测出的结果都一样——37.8。都说怕什么来什么!忐忑之时,哥哥发来短信提醒,尽量与女儿保持距离,父母年岁大了,现在医院人满为患,生病的多是老人……
确定女儿感染病毒了,于是发信息给哥嫂:女儿半夜发烧了,我们不过去吃早饭了。嫂子差不多是秒回信息,让我们别担心,生活上缺什么他们帮我们准备。嫂子把生活物资打包放在家门口,老公负责搬运,大包、小包一趟一趟往家提,青菜、萝卜、大蒜,馄饨、饺子、汤圆儿,牛奶……吃的喝的塞满了冰箱。嫂子办事细致,连抗病毒需要的食材葱白、生姜、红枣、梨都准备了。
将就着吃过早餐开始整理物品,忙忙碌碌已近中午。还没想好中午做什么,哥哥来电话说午饭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饭菜放在保温箱里,拿回家还热乎乎的。女儿感染期间,侄子更是暖男一枚,做好吃的都忘不了给妹妹带一份,炒面、湖南牛肉汤,每次菜系都不一样。有时女儿睡下了,电话那头侄子信心满满地说:嬢嬢,告诉小雨,就说是哥哥做的,她肯定想吃。
我们不过去吃饭,爸妈也是牵肠挂肚的。每天他们都打电话询问,青菜够不够?大蒜要不要?居家隔离的日子,深切感受家人的关爱,家与家之间,一碗汤距离,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