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水利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堤坚坝固保平安 水清岸绿惠民生
王港漫水闸
南澄子河闸站
高邮湖防汛道路
庄台漫水闸
湖西水厂
三垛生活污水处理厂
马饮塘河
玉带河
车八干渠
高邮湖菱塘水源地
法治长廊
节水宣传晚会
车逻闸
清水潭龙舟赛

  高邮市水利局

  进入新时代,高邮水利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项目驱动、生态治水、安全供水、依法管理”的核心理念,十年来共完成水利投资70多亿元,全力构建水利综合保障体系,顺利完成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省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省水利法治建设示范点等多项国家、省级水利试点工作,“河长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先后荣获“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国第二批灌区水效领跑者”“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城市”等殊荣,成功摘取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金字招牌”,初步实现了水利现代化的目标愿景,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高邮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防汛防旱保障有力

  十年来,高邮先后组织实施了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南水北调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里下河堤防加固和圩口涵闸改造工程等一大批流域区域综合治理项目,大大提升了全市防洪减灾能力,河湖安澜的美好愿景基本实现。目前,高邮境内淮河入江水道行洪能力达到12000立方米/秒,湖西地区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高邮湖9.5米水位保安全,里下河实现历史最高水位不出险,骨干河道行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的目标。

  同时,兴建了万斤河、东门大沟、牛缺嘴、北澄子河等13座排涝站,新增排涝流量47.8立方米/秒,实施城区13个易淹易涝点整治,一改老城区“逢雨必涝”的旧面貌,基本实现雨停路干,有效扭转了城区涝水依靠自排的局面。城区、重点集镇分别可抵御50年、20年一遇洪水。在此基础上,战胜了60年一遇罕见大旱以及台风“烟花”带来的强降雨,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重点工程成效彰显

  十年来,高邮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补短板”的重要抓手加以推进,先后组织实施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吸血虫病北移扩散防护工程、沿运闸洞漏水处理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新民滩切滩工程、湖西大堤堤防加固工程、运河西堤堤防加固工程、防汛道路工程、高邮湖控制线漫水闸拆建工程以及北澄子河上段区域治理工程、高邮市横泾河上段整治工程等一大批流域性、区域性重点工程项目。

  2020年以来,市水利部门又相继完成了庄台漫水闸拆除重建工程、淮河入江水道增补操兵坝闸拆建工程、2019年旱涝灾后应急治理子婴闸、界首小闸、车逻闸除险加固工程,组织实施了毛港排涝站更新改造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东平河综合整治工程。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施,既有力地保证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安全高效向北供水,又进一步增强了汛期行洪排水的能力,并有效缓解了灌溉高峰期用水量不足的问题。

  水利民生不断提升

  十年来,我市实施了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等一大批惠民为民项目,启动“四河四路”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建设,极大地提升了现代农业灌排保障能力,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同时,实施区域供水改造工程,新建马棚原水厂,扩建司徒水厂、菱塘水厂,实现了区域供水全覆盖;扩建城市二水厂,搬迁城市一水厂,城市供水能力达15万吨/日。此外,积极推进城乡饮水安全工程,高标准建成里运河清水潭水源地、高邮湖菱塘水源地、高邮湖马棚湾应急备用水源地,城乡水厂全面实施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将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纳入依法管理轨道,对25个老旧小区实施二次供水改造,居民饮用水实现了从“合格水”向“优质水”转变。

  全面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城市海潮污水处理厂出水达一级A标准。扩建开发区、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新建珠光、临泽、三垛、卸甲污水处理厂,实施运东20个集镇“十个必接”污水支管网配套工程,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17.5万吨/日。在苏北、苏中地区率先实现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十年来,高邮全面打响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扎实开展“清四乱”行动,“河长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幸福河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围绕建设“不淹不涝、清水活水”宜居城市目标,投入近26亿元,先后实施了城区水系连通、东部新城水系治理以及主城区河道常水位工程,率先在扬州市实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的目标;对城区新河、大小淖河、马饮塘河、市河、东门大沟、北澄子河上段等18条城河进行了综合整治,使城区昔日一条条“龙须沟”变成一处处水景观;建成8处城市河道休闲公园,打造了运河西堤“网红打卡地”;市河整治一新后获评“扬州市最美河道”。

  在农村,持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农村河道轮浚工程,大力度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常态化开展河道长效保洁工作,农村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城乡水环境的统筹治理,高邮市成功跻身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行列。

  水资源利用高效节约

  十年来,全市上下持续推进水资源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行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得到有效控制,依法治水成效显著。水资源管理考核连续多年在扬州市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中位列第一。

  农业灌溉坚持节水优先,一批批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田间节水工程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使用,使灌溉水利用系数一直处于同类型地区领先位置。历时5年的农业综合水价改革,以扬州市总分第一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工业节水以技改为抓手,配备节水设施,改进工艺流程,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全方位提高循环水利用效率。社会层面以节水型载体创建为统领,节水行动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节约用水成为文明生活新风尚。

  此外,常态化开展非法取用地下水专项整治,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节水宣传,全面实施水资源论证许可、水平衡测试、水效领跑者等行动。2019年,高邮市荣获“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荣誉称号。

  法治水利深入推进

  十年来,高邮不断强化法治水利建设力度,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水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水利规划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突出水利发展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规划的统一管理职能。以提升水行政综合执法能力为重点,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完善执法体制机制,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保障经费。积极妥善调处水事矛盾纠纷和涉水行政争议,严肃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全市水事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同时搞好普法宣传工作,营造依法治水的氛围。职能部门定期对水利许可审批事项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监督;及时公布投诉、咨询电话,并对网上信访及时答复,有效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先后建成枕水湾法治广场、大寨河法治广场、水曲溪园法治水利展馆等。“七五”普法、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工作成绩斐然,成为“全省水利法治建设示范点”。

  水利科技日新月异

  十年来,高邮水利科技运用和创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项水利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省、市水利科技进步奖,成为全国首批县级科技兴水市。“南方灌区生态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荣获全国农业节水奖,“高邮灌区节水改造生态环境工程技术推广应用”荣获省水利优秀科技成果奖。“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建筑物精细化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同时,我市还与河海、扬大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交流,开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示范应用,在节水灌溉、控制排水、面源污染控制、装配式建筑物、渠系量水技术、示范区农田建设模式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并适宜推广的科技成果。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市先后建成高邮灌区信息化系统、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农村基层防汛防旱预报预警信息系统等,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建设。此外,高邮灌区积极申报水利部数字孪生先行先试试点灌区,成为江苏唯一。

  水利文化特色鲜明

  十年来,高邮水利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并形成鲜明特色。先后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水利职业技能竞赛、水利文化邮集展览、最美水利人评选、“我与水利共成长”主题征文、“坚守初心、铸就水利梦想”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两在两同”建新功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了抓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同时,重点打造了明清运河故道遗址、平津古堰、1931年特大洪水祭水坛、水鉴馆、南关坝遗址等一系列水文化阵地。2021年,“里运河—高邮灌区”成功入选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江苏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此外,将盐河、马饮塘河、市河、新河以及北澄子河等城河串连成网,并融入水文化、古文化、邮文化以及旅游、健身、休闲元素,进一步丰富水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高邮水乡文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水利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堤坚坝固保平安 水清岸绿惠民生
高邮报水利专版04堤坚坝固保平安 水清岸绿惠民生 2022-10-12 2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