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平羽与《野菜谱》《秦邮帖》

  □ 金实秋

  高邮文化底蕴深厚,文脉源远流长。徐平羽同志自小即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早在中学阶段就开始热衷收藏县邑乡贤时彦的翰墨著述。此后,无论在沪上求学之日、戎马生涯之时、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之际,他都不忘搜觅和收藏故乡文化典籍。其中,明朝王磐之《野菜谱》和清代的《秦邮帖》,一直是他念念不忘、孜孜以求的心头之物。徐平羽生于书香门第,且他本人又“夙擅鉴藏”(傅抱石赞语),手头当有过这两件藏品的。然而在1964年文化部整风,徐平羽临摹《野菜谱》也被列为罪名之一,被视为“十足的封建主义余孽”而受到指责。徐平羽有口难辨,但心里明白。一年后,他回高邮短暂停留时,曾向他的亲友询问起谁有此书。他的亲戚王云章老师曾与我的父亲、母亲先后同事。其时,我在高邮文化馆工作,她的老公在人民剧场工作,文化单位在一起活动时就见到面。王云章也曾问过我有没有《野菜谱》,我说没有,也从未看过。家父在《忆徐平羽同志》诗中曾述及此事:

  (一)

  申江学子数君健,

  大夏文坛独忆公。

  抗日救亡强不息,

  发扬文化号为雄。

  (二)

  浩劫之前曾蒞邮,

  仍然《野菜》苦寻求。

  当时我愧无斯册,

  未及偿公夙愿酬。

  诗中之《野菜》即谓王磐之《野菜谱》也。因家父喜填词度曲,且藏不少词曲类书籍,大概当时王云章也问过他了。

  至于《秦邮帖》家里则曾有过,父亲与母亲结婚时,请人做了数十套分赠亲友,文革中自然就一套无存了。

  印象上是在1985年、1986年间,王云章知道我要去北京,到我家里交给我一套《秦邮帖》和给徐平羽的一封信,要我无论如何交给他。这套《秦邮帖》不是旧拓,是县政协印制的,林散之的题签,当时很受欢迎、很抢手。王云章还惋惜地说,《野菜谱》找不到、买不着,幸好《秦邮帖》有了,任务完成了一半。我说,王老师尽管放心。

  但是,到了北京,我这个任务也只完成了一半。按照王云章信封上的地址,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当时文化部的宿舍;可惜不巧的是,徐部长家里没人,询问左邻右舍,才得知他因病住院了。打长途电话找到王云章,她告诉我徐的妹夫陈志方的地址与电话,恳切地请我一定要送到他家。她说,徐部长病床上看到《秦邮帖》,肯定高兴。那时,电话不容易接通,公交车也不那么方便,加之我又不熟京城的交通,只得第二天又抽空跑一趟。陈志方也是徐平羽抗日战争时新四军战友,曾担任过当时的高邮书记。建国后长期为驻外大使,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为外交学院书记。第二天找到陈志方同志的家,他们夫妇都不在家,幸好保姆在,我就把书和信交给保姆了。平羽先生想必适时看到了《秦邮帖》吧,或许,还能慰藉乡愁,以缓病痛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悦读
徐平羽与《野菜谱》《秦邮帖》
闲雅西堤行
马兰头食话
野生鱼
腌制春天
高邮报副刊03徐平羽与《野菜谱》《秦邮帖》 2022-04-01 2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