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实验小学 孙伟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以后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有力学习手段。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该注意生活和教学的有效结合,把信息技术转化为终身学习手段。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应该多和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堂获得的知识变为实践中能用到的工具。
一、结合实例教学,关注热点和兴趣点
对于教学的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师不能只评价书本知识,而是应该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采取实例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会怎样将学到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学生在学习利用网络搜索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学生实际为例,结合学生在课下可能了解到的一些热点或者兴趣高的关注点作为关键词,引导学生怎样使用关键词,怎样对网页信息进行辨别等,使学生在平时的网络使用中学会探索学习,遇到问题主动积极搜索,进而得到答案,提升个人知识水平。
二、重视案例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教学氛围的融洽是知识传授效率的保证,教师要规定学生约束自我,要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同时需要对课堂有把握,多尝试引用一些有趣的课外内容、生动的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本知识。采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设计版面》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一个制作电子小报的案例向学生展示WPS与设计版面相关联的功能,将运用到的设置选项相对应的效果都展示给他们,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
三、分享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小学生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和学生有良好的沟通,和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和学生分享自己是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将问题解决的,鼓励学生将所学技术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人,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邮件收发时,可以告诉学生自己以前遇到的问题,之后自己如何解决的,并且把邮件与电话、短信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信息技术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对现代技术产生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