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于涵
一
装修这件事,涵盖了大大小小无数个细分领域。装修市场鱼龙混杂,总有让人始料未及的隐蔽工程,无法避免的工期延误,施工不规范的“装修游击队”……作为消费者,再精明的头脑,再充沛的精力,都无法在短时间内研究透彻。
陈先生就是即将进入装修阶段的“小白”,虽说是小白,也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一分钱一分货”的认识。
平衡了经济条件和自身精力之后,陈先生决定将专业工作交给装修公司,自己则负责采买家装主材,既能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又可以平衡材料质量和预算,是一种比较折中的做法。
二
精挑细选之后,陈先生听从熟人推荐,选择了一家代理公司,购买木门、柜门、移门、沐浴房移门、墙布、地板等产品。然而装修结束入住后不久,家里的木门首先出了问题。原本漂亮自然的木纹开始褪色,甚至发生了翘边的现象。
门出了问题,面子也难看。陈先生仔细端详自家木门品牌后差点拍大腿:我原本定的是某牌实木门,怎么变成了“某牌贵族”木门?再一细看,品牌Logo极其相似,就多了“贵族”两个小字。陈先生于是立即与商家交涉,无果的情况下,陈先生只得将该商家告上了法庭。
三
办理该起案件的是高邮法院开发区法庭副庭长徐澄涛。法庭上,被告辩称,自家销售的始终是“某牌贵族”木门,日常不称呼品牌全称,完全是为了交流便利。原告无论是选择款式,还是签订合同阶段,都是自愿选择,不存在误导和欺诈行为。
经审理,法官认为,被告利用与原告的信息不对称,将其销售的、已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罚过的“某牌贵族”木门当做某牌出售给原告,是典型的消费欺诈。而商标中“贵族”二字较小,足以导致消费者对两个品牌产生混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被告需退还陈先生货款6650元,并支付3倍赔偿款,合计26600元。
“爱它,就送它去3·15。”虽说这话有戏谑成分,但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买东西就要买个货正牌真。同时,商家们也要守法诚信经营,不诚信可能天天都是3·15,而且还要“退一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