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开发区教育中心校 全竹贵
刘秀伟,北京印刷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教工党支部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中国当代杰出广告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获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21年获评北京市学联“我心目中的大先生”。
刘秀伟在获评北京市学联“我心目中的大先生”之后,感言:“我是一个找对了事业的人,是一个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是一个身为60后却能跟00后玩在一起的人。”她作为艺术设计学教授,作为一名做了20多年班主任的高校教师,认为自己这一生最满意的事就是选择了从事教师这一个行业,认为自己最喜欢的事就是和学生们在一起,带着学生们脑洞大开,昼思夜想,对最前沿的设计保持敏感;创意新颖,视角独特,把学生引领到当代设计的的最前沿;在聚光灯下,让学生成为主角,引导学生设计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2015年,学生王鹏登上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设计大奖的舞台,展示了中国的设计文化,征服了西方的评委,获得2015年德国红点至尊奖。2015年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学生薛佳慧的作品《太极猴》和《金猴打鼓》获一等奖;据了解,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经过4个多月的征集,共收到来自全球的参赛作品2000余份,最终精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太极猴》和《金猴打鼓》成为最具代表的中国文化设计作品。2019年,刘秀伟带领学生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征集,共提交1400件作品。因此,刘秀伟老师被人们称赞为“广告创意大赛上的桂冠选手”。
最让笔者佩服的是刘秀伟老师的“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信条。她指导学生参加许许多多的比赛,每一次比赛,一幅作品能够获奖,需要几易其稿,甚至是几十次易其稿,她自己也说不清花了多少时间。作为有20多年经历的教授级班主任,她始终坚持和学生在一起,学生有了生活上的困难,她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学生思想上有了疙瘩,她会耐心劝慰帮助解开;哪位同学恋爱了,哪位同学失恋了,她总是他们倾诉的对象。她记不清有多少次早来晚走,她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她更记不清有多少次不顾疲惫的身躯在深夜一一回复学生的邮件和微信留言……她只知道艺术教育最终的特点是因材施教,个性化很强,和学生走得近是天然的需求,她只知道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学生在一起。
写到此,我不由又想起了李镇西老师。李老师,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他出版了《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风在芦苇中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给教师的36条建议》《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我的教学笔记》《我的教育行走》《我的教育心路》《我的教育思考》等多部著作。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称赞、令人羡慕的成绩,还是归功于他“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他从教之后,以学生的视角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始终怀揣一颗童心,始终与学生在一起。刚参加工作时,他常常在课余带着学生到太阳岛去,一起在草丛中摔跤、斗鸡、捉迷藏、打水仗;一个暮春的星期天,他和七八个学生手牵手站在清清浅浅的江水中,和学生在岛上玩“瞎子猫”游戏,他第一个当“猫”;刚参加工作的头五六年,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一,他都是和学生一起度过的,常常是每人从家里带一样食物,然后或骑车或步行向野外奔去;他带领学生去山里野炊;他为了学生成长,居然给学生回了一封情书;他为了给学生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在办公室坐14个小时,编撰“班级风采录”;学生汪斌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他对其儿子的关爱,他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学生宁玮考试成绩不好,他特意给她写一封信,肯定她的善良、正直、勤奋、懂事,给予鼓励、激励,落款为“你的朋友李镇西”……李镇西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鼎鼎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在讲台,一直和学生零距离!” 无论是在李镇西老师被学生“风雪峨眉山”“活埋”之后,还是在他和学生没大没小的“斗鸡”之后;无论是他与未来班的学生一起制作班徽、班旗,拟定班训,还是他与学生一起请谷建芬阿姨谱曲创作出的《唱着歌儿向未来》的班歌;李镇西老师从始至终选择与他各个时期的学生们“玩在一起”“闹在一起”,做与学生常常在一起的“玩童”,做一个放下“老师架子”的人。
刘秀伟和李镇西两位教师成功的秘诀都是把“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奉为信条、作为天职。老师只要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只要“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只要时时拥有一颗童心,时时怀揣一份童趣,就一定会成为学生喜欢、家长爱戴、社会认可的好老师,就一定会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四有”好老师。
愿所有的老师都能把“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奉为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