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实验小学 孙伟
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STEAM教育是一种非常科学而有效的教学理念。将后者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多重能力素养,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意义。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深刻理解STEAM教育理念中的生活性原则,能够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积极寻找课本教材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切入点,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增添一份趣味性。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网络交流、下载音视频播放软件以及Scratch编程等方面的板块,这些内容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学生对其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让其懂得信息技术知识的价值所在,既能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代入感,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不能闭门造车,学生之间应当加强交流与合作,让思维得到相互激发与碰撞,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共赢意识。例如,在教学“美化图形”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从网上资源中搜索一些与之相关的美化案例,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图形在美化之前和美化之后的区别。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对图形进行美化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最后再从自己小组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比。再比如,教学“收发邮件”相关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派一些“我和好朋友的悄悄话”等合作性活动主题,为小组内成员指派不同的角色,让其相互之间诉说自己心中的秘密,都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兴趣。
三、深化课堂教学形式,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深度
相比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STEAM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内容需要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以及亲手操作才能完成。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形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促使学生获得更多方面的感悟与体验。例如,在教学“图画软件”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任务以问题的方式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自我锻炼机会,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再比如,当教学“文字输入比赛”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竞争式教学模式,利用学生心中的求胜欲望来激发其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
四、积极关注前沿技术,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魅力
在STEAM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局限于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教授,还应当着眼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积极关注技术前沿发展状态,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信息技术相关热点事件,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如木马病毒、电信诈骗、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等等。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堂知识拓展与延伸,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巨大影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