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城北实验小学六(6)班 王远青
在汪爷爷的作品里,有一条很生动、很神奇而又很古老的巷子,名曰“杨家巷”,那是他家乡的一条巷子,更是杨家历史的传承之处。
杨家巷是汪爷爷的外婆家。听说,杨家巷的名字来历很有点传奇色彩呢!杨家是从外省来的,买下这条巷子里的房子,因为一条“金扁担”发了迹。杨家的子孙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从政从商者众多,成了这个小城里的大户人家。随着时代的变化,许多人家都迁走了。这条巷子里包罗了各个姓氏的不同的人,但它的名字始终没有改变,因为它记载了杨家曾经的繁荣。
杨家巷并不长,南北是青砖铺成的甬道。由南到北,地势慢慢升高。站在北边的巷子头向南看去,居然有很大的落差。小巷幽深,真的很有感觉。巷子里很安静,有几个老人从门里走出来,慢悠悠地踱步。那种安详的神态与这古朴的巷子浑然一体。
从杨家巷出来就是复兴街。走在街上,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到底是街,比起巷子宽大明亮了许多。走在石板铺成的小路上,看看两边古旧的房屋,还有门檐上饰着的砖雕,木质的门窗,是那样的古香古色。这里曾经是北门大街最繁华的街道,聚集着许多知名的店铺。听说有卖皮货的、卖珠宝的,还有卖贵重药材的。汪爷爷的作品里多次写到这条街,可见它昔日的繁华。我们去的时候已是黄昏,金色的夕阳洒在屋顶鱼鳞般的房瓦上,像是给瓦片镀上了一层金辉。有户人家门口还有一盆迎春花,小小的花苞已经绽放了,像小娃娃那稚气的脸,正在冲我们笑呢!我们又继续往前走,向右拐就是北门大街,大街上有不少古老的店铺,卖一些香炉烛台、明矾石碱、针头线脑等老旧的物件。守店的都是年老的人,他们好像并不刻意经营自己的生意,也看不见买东西的顾客。也许,他们就是为了守住这些旧时光,守住那些不能抹去的情结吧!看着铺子廊檐下的红灯笼,听着烧饼店里打烧饼的“丁丁郭郭”的声音,走过一座小石桥,桥下流水潺潺,两岸垂柳如烟,海棠正好,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沉浸其中,悠然自得。
北门大街的东侧还有另一条奇特的巷子——一人巷。话说这条巷子只能由一个人走,如果两个人同时走的话,就要擦肩而过。我们按顺序走进巷子,感觉真的很奇妙。最有意思的是,抬头看天空,就像是一条线一样。这不是“一线天”吗?
从杨家巷到复兴街,再到北门大街、一人巷,我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风度呢!我终于明白,难怪汪爷爷上学的时候喜欢在这里东看看西望望,后来能够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