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高邮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开拓创新,精准发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聚焦民生保障,补齐扶贫短板。推动残疾人服务进一步往基层延伸,新建4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2个残疾人之家。继续落实民生惠残政策,为全市所有持证残疾人免费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为950名福利性、非营业性的残疾人服务机构中残疾人办理了综合责任险;为158人(次)考入残困学子发放各类助学金26.7万元;加强残疾人与外界沟通联系,全年发放数字电视和移动通讯补贴近33万元;完成“推进残疾人幸福计划”走访慰问工作,为476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放慰问金18.39万元。落实全市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任务,新增377名,配合民政部门帮助2060名残疾人享受到“两项补贴”,做到残疾人各项保障政策“应享尽享”。
运用创新思维,抓好就业创业。一是围绕我市特色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电子商务、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全年完成培训280人;二是创新思路,采取线上招聘及“点对点”招聘方式,促成百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三是为全市14家盲人按摩机构、214名创业残疾人以及在27个残疾人之家开展辅助性就业的残疾人发放疫情帮扶补贴累计25.56万元,进一步稳定就业;四是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烙画传人”张忠的“劲帆堂”入驻劲帆文化创业基地,主要围绕“烙画、珐琅”开发文创产品,帮助有文艺特长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实现增收。
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康复托养。发挥辅具中心平台辐射作用,精准对接残疾人需求,开展个性化康复服务。全年共为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为 30名听障人士验配发放助听器,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安装发放假肢(或矫形器);为300名有轮椅需求的残疾人发放轮椅;为全市504名贫困残疾人适配轮椅、腋拐、助行器、护理床等基本辅助器具;为250户贫困残疾人配齐基本家电;帮助100户低收入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举办2期盲人定向行走培训班,帮助100名视力残疾人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救助残疾儿童255名;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为 90多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并以农疗体验中心为载体丰富托养活动,15名残疾人定期参加农疗。
注重文体宣传,营造助残氛围。一是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国际聋人节”、“国际盲人节”等节日节点,开展广场宣传、无障碍观影、汪曾祺书房阅读、花艺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良好氛围;二是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联合文明办、教体局走进秦邮实小开展“弘扬扶残助残风尚,争做志愿服务典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残疾人典型励志演讲、学生代表发言、志愿者现场签名等形式呼吁引导学生们从现在做起,关心关爱残疾人;三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平台,动员助残志愿者在全市13个乡镇(街道、园区)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心灵抚慰、义务诊疗、康复助学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30多场(次),进一步促进文明共融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