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0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班级环境创设中幼儿作品的展示策略

  □  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时宏宇

  幼儿园班级环境历来被誉为班级的“隐形老师”,在幼儿园课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来说,老师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是对自己创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对自己最大的激励。

  幼儿作品展示的模式如下:

  一、情境化的呈现

  这是指根据其内容和特点,丰富其背景,让背景烘托于幼儿的作品。大班有一节美术活动《海底世界》,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幅很大的海底世界图,有蓝绿色的大海、有各种各样彩色的鱼,还有在大海里舞动的水草。有了这样赋予情境的背景,幼儿对于绘画和欣赏更加感兴趣,而且会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赋予画面新的生命力。

  二、情趣化的呈现

  这个方式特别适应于小班幼儿。比如,小班手工活动《棒棒糖》中,我们设计了“棒棒糖专卖店”,准备一个小货架,在货架上有许多真实的棒棒糖,还有教师的范例,我们插上了孩子们制作的棒棒糖。这样的呈现形式,幼儿看了流连忘返,很吸引他们的目光。

  三、立体化的呈现

  这里的立体化是指通过一些辅助材料,将幼儿美术作品富有立体化的呈现。比如,美工活动《爸爸的胡子》,引导幼儿用纸片通过撕、贴的方式做出爸爸的胡子。幼儿作品完成后,运用长方形废旧纸巾盒,上半部分粘贴孩子的作品——爸爸的胡子,下半部分作为延伸活动,请幼儿用各种方式,帮助爸爸设计服饰。幼儿完成后,看到立体的“爸爸”非常激动,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四、悬挂式的呈现

  班级的空间是有限的,活动室的墙面不多,有时候为了节省空间以及美观的需要,我们会采用一些悬挂的方式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同时,这种悬挂式的呈现还可以作为班级区域的隔断,可谓两全其美了。

  五、组合模式的呈现

  1.小组模式

  班级活动很多时候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因此,我们在呈现作品时基本会选用小组组合的模式,也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孩子被关注,又让每一组的幼儿都有展示的机会。

  2.混搭模式

  这种混搭包括作品混搭和结构混搭。作品混搭:就是将幼儿创造出来的作品,如:绘画、纸工、泥工、彩绘、创意作品等,两种或以上类型的作品混搭在一起,呈现在环境中的效果比单独的个体展示,不管是从吸引人的目光还是立体效果及颜色的对比上都要强很多。结构混搭:我们通过平面展台立体化,或是将立体的平面进行创造性地利用,将幼儿的立体作品展示在平面的平台上,或者是将平面的作品立体化地展示。这样的结构混搭对整个班级的环境布置都会有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特别报道
做教师,不做警察
班级环境创设中幼儿作品的展示策略
酸甜苦辣都是歌
逐渐落伍的奶奶
与老爸比童年
我的“全能外公”
高邮报教育园地03班级环境创设中幼儿作品的展示策略 2021-05-06 2 2021年05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