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十年前那首诗

  □  黄士民

  1991年4月1日,高邮撤县设市,高邮大地喜气洋洋,高邮人民喜上眉梢。

  当年,为庆祝这一盛事,县文联在之前作了周密的筹划,准备以文艺的形式为这一盛事鼓与呼。当时文联驻会的陈其昌副主席为此排列了很详实的系列庆祝方案,其中之一就是搞一场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歌作品要求以原创为主,我是受到邀请的创作者之一。

  接到文联的任务后,我用了半天时间,创作了《我想有个家》这首诗。考虑到专用于朗诵,诗的写作便以朗诵诗的手法创作。记得为写好这首诗,我还骑着二八杠的凤凰自行车,在高邮城转了一大圈,感受高邮这座古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蓬勃向上的生机。记得那天还未到家,开头的几句诗便涌上心头:我想有个家,她不在灯红酒绿的歌厅,不在美国的迪士尼乐园,她在运河柔情的浪波里,她在镇国寺塔的墙基里。作品递交文联节目组后,一次性通过。后来,陈其昌得知我曾参加过县里举办的各类演讲比赛,多次获奖且普通话还算凑合,嗓音也有点男中音的味道,便决定让我“自拉自唱”——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我想有个家》。

  1991年4月2日,高邮撤县设市的第二天,诗歌朗诵会如期举办。记得朗诵会举办地点在县人民剧场靠南侧的歌舞厅,主持人是实小教师徐晓玲。她在1985年县人大举办的法制宣传演讲比赛中获过一等奖。我和其他两位选手得了二等奖。今天看来,当年诗歌朗诵会的演出条件、音响设备等,是十分简陋的,但所有参加演出的人员情绪饱满,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那份投入,那份激情,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这场诗歌朗诵会很成功,尽管没有华美的设计,没有高档的音响,但一首首诗歌,一声声表达,汇集了大家对高邮的真情祝福,真切、真挚,感动人、鼓舞人。为了活跃现场气氛,朗诵会还穿插了男女声独唱、舞蹈等文艺节目,至今让人难忘。

  这场诗歌朗诵会,是一次兴高采烈的文艺聚会,是一次以诗言志、以诗传情、以诗抒怀的文艺展演。三十年前创作的这首诗,抒发了一个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承载着青春和梦想。如今,无论是参加当年创作演出的,还是前往观看的,提及这场的诗歌朗诵会,印象如初,美好依旧。

  附:当年创作的《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

  她不在灯红酒绿的歌厅

  不在美国的迪士尼乐园

  她在运河柔情的浪波里

  她在镇国寺塔的墙基里

  王氏父子为先辈

  风流少游是至贤

  文游台里藏卷卷诗书

  魁星阁边连片片烟云

  溢彩的岂止是诱人的双黄鸭蛋

  飘香的岂止是可口的秦邮董糖

  南茶拓开乡村路

  武安谱就致富曲

  “高明”“高发”

  各领风骚冲浪头

  “府二”方奏进行曲

  文游路上战鼓擂

  数家事   恋家乡

  说故土   爱高邮

  写不尽家乡怡人情

  说不完故土真善美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她在运河边的小船上

  经风雨  随碧波

  如诗   如歌

  如梦   如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悦读
   第04版:教育园地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专版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特刊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特刊
   第14版:特刊
   第15版:特刊
   第16版:特刊
   第17版:特刊
   第18版:特刊
   第19版:特刊
   第20版:特刊
   第21版:特刊
   第22版:特刊
   第23版:特刊
   第24版:特刊
   第25版:特刊
   第26版:特刊
   第27版:特刊
   第28版:特刊
   第29版:特刊
   第30版:特刊
   第31版:特刊
   第32版:特刊
   第33版:特刊
   第34版:特刊
   第35版:特刊
   第36版:特刊
高邮市民守则
三十年前那首诗
在服务创新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
京杭大运河高邮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界首水上服务区、城南水上停泊区、内河应急搜救中心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广告
高邮报悦读03三十年前那首诗 2021-04-16 2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