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我市而言,促进我市银行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农民资金互助社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是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具体任务。为此,我局严格执行省、市下发的关于地方金融机构管理的各类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职责,不断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
强化监管措施 防范地方金融行业风险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风险为导向,压实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高管约谈、年度(临时)现场审计等方式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类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合规经营等方面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实施持续动态现场监管。同时,充分发挥大数据监测平台作用,督促各类金融机构按要求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及时掌握行业风险动态情况,对高风险的金融组织不定期进行抽查,督促制定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方案,对抽逃注册资本、账外经营、吸收或变相吸收社会公众资金、高利放贷、暴力催贷等严重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及时上报,坚决给予严厉处罚,落实退出机制。
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做好地方类金融机构申请事项初审工作,对类金融机构的第三方业务合作、对外融资、分支机构设立、股权及注册资本变更、营业场所变更、高管变更等审批事项,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规范,对审批通过的事项及时下发批复,前移监管关口。
严格督促各类地方金融机构按照《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典当行业监管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工作指引》等文件要求展业,不得非法集资、直接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未经批准(备案)擅自进行融资、变更公司事项、账外经营、暴力催收、高利放贷、向国家禁止和限制性行业发放贷款等。设立专门账户用于存管农民资金互助社流动性准备金,督促指导两家农民资金互助社到市监部门登记注册,接入并使用全省联网的业务和监管系统,要求切实坚守“三不”和“三严禁”红线,严格控制新入社成员,制定细化风险处置预案,完善相关报备流程。推动新秦、兴华、汇通、永胜和中信等经营不善、坏账较多、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退出农村小额贷款市场;积极化解不良贷款,推动资产重组,小贷公司不良贷款率从2017年末的42.89%降为2019年末的25.42%,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逾期金额也在不断降低。
分类处置互联网金融 事前监管严控风险
通过对扬州下发行文我市疑似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摸底排查,2018年底全市互联网金融类企业共66家,截止到目前共47家(其中历史库风险企业15家),未录入省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系统存在敏感字眼企业19家。将47家互联网金融类企业分为三类:重点关注类9家、一般关注类14家、其他关注类24家。其中重点关注类和一般关注类定期联系,促其关闭注销或撤离。按时维护省非法金融活动信息监测平台和省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处理平台信息。
一是实施备案,严格控制民间投融资机构数量。二是由市处置办牵头,不定期进行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接收群众线索反馈,积极开展摸底调查、专项检查、预防预警等工作,各成员单位间通过电话、微信工作群、不定期召开会议等方式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及时排除风险隐患。三是通过各微信工作群、建立我市处非工作微信群、银行及保险工作微信群,与扬州市处置办、扬州各县市区处置办等各相关部门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等方式,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工作方式。四是加强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对涉嫌违规的投资理财机构,联合公安、市监、人行等各部门,通过上门检查、函告、约谈、定点宣传等方式予以处置,责令整改,促使其做好兑付工作,并尽早关闭注销或撤离。五是2018年制定印发了《高邮市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设立非法集资举报电话85080530,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打击非法集资。
长效开展宣传 增强市民防范意识
开展点面结合宣传。建立常态化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定期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现场咨询台、新闻媒体、金融机构网点电子屏幕等媒介张贴宣传画报、发放宣传单和风险提示函、播放宣传片和宣传标语,实现广覆盖、广传播、多频次宣传:开展对于拒不整改的投资理财机构,通过定点宣传,在其门店门口摆放其违规情况说明和打非宣传知识戗牌,在新闻媒体等平台上发布相关情况,提高广大市民的投资风险意识,营造社会舆论氛围。2018年以来,组织集中设点宣传11次,到乡镇、社区等宣传15次;在媒体上宣传15次,深刻披露诈骗手法,提升群众反诈骗能力。近期按省、扬州市统一部署正在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活动,积极推进非法集资源头治理。
加强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和管理
各银行机构充分重视客户失信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工作,对失信客户一般通过电话、律师函、上门、诉讼等方式催收。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和管理:一是全面落实清收管理责任,加快存量不良贷款处置,严控逾期贷款新增;二是进行不良贷款的全面风险排查,掌握不良贷款的风险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清收计划;三是完善不良贷款台账监测,逐户制定清收处置预案,做到贷款管理分配到人,清收责任落实到人,绩效挂钩考核到人;四是继续加大清收力度,开展司法清收活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抵债资产的处置进度。目前,我市金融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净化,金融机构强抓四大措施开展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工作,有效防范化解了各项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信用保障。截至5月末,我市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42亿元,不良贷款率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