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5月09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朝“钦加四品衔”石碑重返界首护国寺
  □  通讯员 毛群英 沈林

  5月6日下午,界首护国寺一块遗落在民间的清朝“钦加四品衔”石碑重见天日,结束了长年在野外风吹日晒、雨雪侵蚀的历史,被移至护国寺妥为保护,这不但诠释了护国寺原大果住持弘扬佛法、造福于民的心志,也见证了该寺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5月6日上午,界首镇统战部门到界首护国寺督查指导宗教工作时,妙慧法师特别提到寺院附近的一户居民院落前有一块老石碑,据称是护国寺的。但妙慧法师看了石碑,一时也没看出端倪,遂请求当地文化部门给予鉴别。很快,界首镇文化站站长任扬华、副站长沈林一道赶到现场,经初步查看,其为一块青石碑,一断两截,分置两处。经测量,其宽66厘米、高160厘米,厚15厘米,断碑上半截高约110厘米,下半截高约50厘米。石碑光面有明显的4厘米左右见方的楷体内容,上款上半截为“钦加四品衔□特授高邮州正堂加”下半截为“六级钱□为”,联起来读应该就是“钦加四品衔□特授高邮州正堂加六级钱□为”,下款为“光绪贰拾贰年拾贰月□日示”也较为清晰,其他字迹由于模糊一时难以辨识。根据石碑上的年代查出为公元1896年,至今已有124年。

  据资料介绍,官职称后面加级是清朝的议叙制度,正堂即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这一级。清制,凡官员立有功绩或经考核成绩优良者,可交吏部议叙,给予纪录或加级的奖励,每加一级相当于纪录四次,而且吏部的考功清吏司一般都会细致,按规定严格标明某位官员于何时、何任内、因何事得到何种程度的奖励。这样的注册本是文本资料,后人为了放大这种奖励效应而采取勒石纪念的方式,以进一步放大功德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沈林告诉笔者,这块石碑可能就是当时清朝官员对高邮州知府加六级的一种奖励性的注册。石碑中的一些看不清、较小的文字内容,应该就是记录知府为何加六级的具体事项。由于记述的内容较多,文字较小,勒石自然也较浅,因而被岁月无情磨蚀。

  当天下午,沈林再次到来到石碑处,用湿拖把擦拭后细看,竟发现正文中有很多文字是可以辨识的,更让他惊讶的是第一排清晰地刻有“界首镇护国寺”“大果住持”等文字内容。由于文字内容较多,一时难以逐字辨识,但由此可以初步推断这是关乎界首镇护国寺大果住持功德显著而受到朝廷褒奖的文字记载,确凿无疑。

  据界首史料记载:清末,护国寺住持大果,将全部家产献作庙产,且苦行募化,当时已拥有寺田近千亩,并对寺庙进行大规模修缮,时值护国寺房屋一百多间,前后四进。前殿供弥勒佛、韦驮,二进为关圣殿、三进供千手观音菩萨,后进是法堂,两厢有禅室、客堂、念佛堂,后苑广植松竹,建有两间精舍。殿宇雄伟,被列为高邮八大名刹之一。大果住持广结慈缘,赈贫济困,每年冬季则拨粮施粥,一直延续至后代。民国元年(1912年)开凿子婴河南湾子口河道,以利两岸农田灌溉,群众爱戴地称其为慈公河(大果法号慈光)……由此可见大果住持的功德无量。

  至于石碑中的具体内容,还有待文史专家进一步考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名城印象
菱塘回族乡团委绽放青春力量
清朝“钦加四品衔”石碑重返界首护国寺
高邮报特别报道03清朝“钦加四品衔”石碑重返界首护国寺 2020-05-09 2 2020年05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