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有一位王姓学生,不仅学习差,而且经常在班上捣乱,甚至与别的同学打架斗殴,直接影响了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班主任朱老师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常常在我面前叫苦,作为蹲点干部和语文老师的我必须重视起来。
如何让这位学生走上正常的轨道呢?经过思考,我决定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找个机会和他谈一谈。
一天中午,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地自习,他却在一旁无事可做,东瞧瞧,西看看,时不时还调头讲话。看别人不搭理他,又不知在课桌下捣鼓什么。这一幕都被我看在眼里,谈话的机会来了。
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也为了很好地沟通,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以为我肯定又是一番“噼里啪啦”的训斥(这样的训斥可能也多了),所以照样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吊儿郎当地站着,等着我的数落呢。我搬来一张椅子,示意他坐下,并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笑着对他说:“忙到现在也累了吧,先坐下歇歇。”这意想不到的开场令他有些不知所措,态度略好了一些。见这情形,我又温和地对他说:“刚才忙什么呢,是不是有什么事?”他说:“没呀!”“那人家都在认真自习,你在旁边捣鼓,是不是不太好啊?”这时,他不吱声了,头开始低了下去,脸也有点红了。
我一看,火候到了,就抚摸着他的头语重心长地说:“看你现在的样子,我知道你肯定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了,这一点说明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一点都不像有人说的那样令人讨厌。说说看,为什么要这样?”在我的耐心等待下,他终于说出了原因:学习跟不上,好多题目不会,常被老师批评,也常受同学嘲笑,所以就有点“破罐子破摔”。
他的“症结”也是我预料到的。“症结”清楚了,“处方”也就不难开了。我微笑着对他说:“原来是这样!老师要向你道歉,对你的关心少了些;也要批评其他同学,同学之间不能嘲笑。你放心,接下来,我们一定会做好,你也要努力吆!”“可我学习就是差,什么都不懂!”他为难地低下了头。看他一点信心都没有的样子,我又鼓励他说:“不要怕,从你刚才与我的谈话,我就看出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课上肯定有你会的问题,你要有信心,只要想说都可以举手,说错了也没有关系,至少你已经迈出了这一步。”“真的吗?老师,我能行吗?”“能,一定能!相信自己!”看他脸上逐渐漾起的微笑,我深知,一次师生敞开心扉的沟通是何等的重要。
我亲自把他送到班上。只见不少同学瞬间朝他投来异样的眼光,这再一次让他低下了头。我严肃地对同学们说:“怎么了,我刚才只是和我的朋友王同学谈了一些事情,也没有什么呀,你们怎么用这种眼神看他呢!”这一席话,让所有学生迅速安静下来,我也看到王同学一缕阳光般的微笑。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对他的关注更多了一些。课上,我适时地让他回答一些问题,从最简单的开始;课后,我一有时间就找他聊聊天,并单独为他“开小灶”,进行学习上的辅导。渐渐地,他的学习有了一些起色。更为重要的是,调皮捣蛋、打架斗殴的现象没有了。课余,我还经常看到他帮助班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了。看得出,他已经完全融入这个大家庭中了。这是最让我开心的。
每个孩子受智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影响,所表现出的状态也会各有差异。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滞后而给予全盘否定,要有一颗静待花开之心,坚信:所谓的后进生给点阳光也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