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强信心、保增长”系列活动过程中,市工信局等部门先后分7个服务小组赴13个乡镇园区,深入600多家规模企业及成长性企业进行政策宣传,鼓励企业把握政策、吃透政策,乘势发展。在惠企政策的激励下,我市共申报24个省级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156个扬州市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至10月份,共有17个产品通过省级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其中13个新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1个产品获批年度第一批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蓝翔机电公司等企业8个新产品获批新技术新产品项目资金160万元。
融资难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为给企业“解结”,我市各银行机构充分发挥让“金融的轮子”转起来的作用, 对“4+4”产业累计投放了2045笔贷款,投放金额达50亿元,预计到12月份底,银行机构还将新增投放8亿元。 (下转2版) (上接1版)市财政、国投公司适时调降企业发展资金占用费,帮助13家企业成功转贷1.2亿元。同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也下调担保费,使企业轻松获得“过桥资金”。至10月底,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银行贷款3.13亿元。
为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市科技局出台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对相关奖励政策进行补充完善。到今年10月底,已为企业下发累计326万元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资金。同时,对今年省高企培育入库的120家企业奖补600多万元。市人社局牵头组织“招才引智”活动,深入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20多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为12家企业引进人才。行政审批局向全市公开征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推进店小二“e”站以及“7×24”小时自主服务相关工作,完成网上“中介超市”系统上线。目前,平台已进驻50多家中介机构。
市税务局优化“一分钟办税”,并开展“减税降费进万企,税驿先锋助力行”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4587家,实现了纳税人享受减税降费服务100%覆盖;市发改委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指导128家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市政法系统开展护企安商活动,为所有企业配备一名以上政法干警,实行驻点服务;市公安局妥处涉企纠纷17件,接受企业求助34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百万元。
“强信心,保增长”系列活动,为企业增强了发展信心,增添了发展“底气”。1至11月份,全市工业开票销售758亿元,增幅12.1%,增幅位列扬州各县(市、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