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8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汪老子女贺信有感
  □  陈其昌

  2018年10月4日,我提前过80岁生日,并举行了《烟柳依依》新书首发式。不少领导、嘉宾、文友、学生发表了讲话,送来寿联、字画、贺信,皆弥足珍贵。而汪曾祺先生的子女汪朗、汪明、汪朝发来的贺信令我心存感激,又深觉内疚。他们称我是汪老的老朋友、好朋友,也是一个大好人。完全是拔高了。如果此语用在南京的陆建华、本土的朱延庆身上,那会恰如其分。汪老的老朋友是林斤澜、邓友梅、邵燕祥、王蒙、铁凝,以至王干、费振钟等人。我连做他的学生的资格也没有,顶多是一个心系汪老的汪迷,抑或是一个延续汪老薪火的平常文化人。

  我把贺信看作是对我的鞭策。只要不发病,我决不辍笔。

  回顾往事,汪老对我有过批评。他在南京白下饭店下榻时,我问他:“这10元一夜的房间你能报销吗?住不住?”汪老只说了一个字:“住。”然后他对同学刘子平(我的老师)说:“陈其昌怎么话都不会说,真夯。”汪老在写样板戏的时候,什么高级房间没有住过?既然政府邀请他回乡,我还问“报销”,理应由政府报销啊。汪老批评得对。

  高邮文联成立后,我写信请他题词。他便写下了“风流千古说文游”那首七绝,行书,墨色如漆,时间为1986年6月(即文联成立后不久)。汪老的题词是写在《晚饭花》的扉页上的,这书连同信封我一直珍藏着。

  同样珍藏的还有专题片《梦故乡》的主题歌词,那是汪老用钢笔写的。其钢笔字颇具功力,同他的《受戒》等手稿一样,让人爱不释手。

  《珠湖》早期的封面题名是杨汝祐先生写的,颇好,但比汪老的或竖或横的题名要逊色得多。可惜汪老的原迹已不复存在。

  有趣的是汪老为我市第一本报告文学集题词、题名。我们原书名为《珠湖春潮》。他来信说,珠湖又不是大海,哪来大潮哩?我原以为春潮非实指,后来想想还是汪老《珠湖春讯》用得好。他还撰书七绝一首:“珠湖春讯近如何,缩项鳊鱼价几多。唯愿吾民堪鼓腹,百舟载货出漕河(指运河)。”可见汪老关心家乡人民的温饱和经济发展。

  《汪曾祺书画集》是汪老子女专门为家乡父老和朋友出版的一本非卖品书画册。其费用来自汪老部分稿酬。大概印两千册,就给家乡800册。可见汪老子女既延传汪老的思乡之情,亦实现汪老生前的夙愿。为取这800本画册,我找了市印刷厂赴宁回程的卡车捎带。接货是在南京火车站货场。我们从宁回邮,已是晚上,我请司机和友人一道搬上楼。司机不要钱,只要一本画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刊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特刊
   第10版:公益广告
   第12版:专版
   第14版:副刊
   第15版:特刊
   第16版:特刊
云端之上的秦少游
秦观与观音山的情缘
读汪老子女贺信有感
露天电影
仙人棋
高邮报副刊14读汪老子女贺信有感 2019-08-16 2 2019年08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