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秦少游诞辰970周年,高邮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这实在很有必要。作为高邮籍的乡贤名士,秦少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影响深远。可以这样说,能够取得如此重要成就的,千年以来,在秦邮土地上的文人墨客无出其右,即使放眼扬州,也是无人比肩。秦观,的确是站在云端之上的“国士”。
秦观,原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因自号淮海居士,人称淮海先生。高邮盂城得名的来历就源自他的《送孙诚之尉北海》这首长诗中的四句:“吾乡如覆盂,地据扬楚脊。环以万顷湖,天粘四无壁”。近千年以来,高邮人均以秦观为骄傲,但真正全面了解秦少游的却不多。大多数高邮人只知道其词作中的一二个名句,比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有《满庭芳》的首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高邮文游台内有秦少游塑像,一派儒雅学者的气韵。实际上,真实的秦少游并非完全如此,而是另一番样子。据史料记载,秦少游豪爽、喜酒、美髯、腹便,全然突破了关于婉约派的想象。由于生活的磨难,其逐渐沉郁。秦少游墓地现存无锡惠山,秦氏后人多居无锡秦村。在高邮,秦少游故里武宁左厢里历史遗存不多,深入研究秦少游的也不多。近年来,人们关注秦少游,是因为他的《鹊桥仙》正在演绎成为七夕情人节,甚至中国情人节。虽然氛围逐年加强,各种活动也越来越多,但规模和效应和秦少游的名望不够匹配。关于其人、其事、其词、其文、其字等等,研究运用的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秦少游的一生,并不算长寿。史料记载,1049年生,1100年死。51岁。秦少游出名很早,但做官却较晚。直至1085年第三次才考取进士,其时已是36岁。他在官场上先后闯荡15年,官阶不算高。他是一个政治上的弱者,诗词创作上的巨人。可以肯定的是,秦少游在36岁前,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高邮。其间,他曾不断外出游历。他在出仕前,主要是读书、创作,颇有名声,交往的大多是当时的文化名流,其中最突出的是苏东坡。
苏东坡比秦观大12岁,出名早,做官也早。苏东坡是最早赏识秦少游的名人。说他有“屈、宋之才”,尤其喜爱他的词作。苏东坡曾将秦观和柳永并论,“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因为两人关系过于密切,又同属当时旧党人物,苏东坡影响秦少游一生的政治走向。两人亦师亦友,气味相投。时人将秦观归附苏轼门下,人称“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死后,苏轼十分悲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秦少游一生诗词成就十分耀眼,然在政治上始终失意,为官生涯多数处于贬逐之中。更为险恶的是,秦观死后,宋徽宗听从宰相蔡京的主张将秦观等数百名正直的大臣列入“奸党”之碑,并祸及子孙。一直到28年后,南宋高宗下诏彻底平反,并追赠“苏门四学士”秦观等直龙图阁。这才有后人称颂的“秦龙图”。
秦少游的一生创作丰富。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具体地说,有词100多首,诗430多首,文250余篇。由于政治上遭贬,千古以来,人们对秦少游的评价均从诗词入手。其实,他在许多方面成就很高,由于词作过于优秀,从而遮掩了其他方面的光辉,尤其是诗,是宋诗中的大家,但未获得应有的文学史地位。最不地道的是金代元好问的评价,他在《论诗绝句》中说:“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他将秦观和唐代诗人韩愈相比,认为韩诗雄浑壮美,秦诗柔弱。这不免有失公允,是偏激之论。然而,此说影响深远,致使秦诗评价偏差较大。毫无疑问,秦少游最杰出的当然是词作,是一代词宗。《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他:“而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秦少游传世词作100余首,均是高质量。综合多种权威版本,最著名的大约有10来首。分别是《鹊桥仙》《满庭芳》2首,《望海潮》《木兰花》《浣溪沙》《八六子》《阮郎归》《如梦令》《江城子》等等。
秦少游犹如一只迎风高飞的漂亮风筝,千年以来,始终吟唱于文学的云端之上,魅力四射,难以超越。因为秦少游,高邮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宋代黄庭坚《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东南淮海惟扬州,国士无双秦少游。”宋代杨万里《过高邮》:“一州斗大君休笑,国士秦郎此故乡。”清人王士祯《高邮雨泊》:“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秦少游站在高高的云端上,后人愧望其背。但同时,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作为词宗的秦少游,在其故乡高邮的土地上仍显得孤独和清冷,其名人大师的魅力尚需得到更有力、有效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