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帽子与生命
  □  姚正安

  孔子68岁那一年,应鲁哀公的邀请,结束了14年的游历,终于回到了祖国,被聘为政府高级顾问,是谓“国老”。孔子既为政府顾问,又是文化名人,作为一国之君的鲁哀公免不了经常与他讨论一些问题。比如鲁哀公就曾问孔子,您的弟子里,哪一位好学?孔子回答,颜回。(《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矣,今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问答辑录,涉及哀公的必然很少,读读《孔子家语》,这方面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孔子在当时是通才,说不上无所不知,至少古代文化方面的造诣颇深。尽管如此,哀公的某一次问话,居然使他无言以对。读来很有味道。

  《孔子家语好生》记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对。”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无他也,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

  这段不足200字的问答,虽无时间地点,但情节完整,文字也不晦涩,语约意丰,不妨梳理一下。

  哀公问孔子舜戴的什么帽子?孔子想不到哀公会问这个问题,懵住了,故而“不对”。哀公感到奇怪,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孔子竟然不说话。孔子说,您问问题,不先挑重大的问,而问这些边边角角的,所以,我正在思考如何回答您。哀公更感到奇怪了,接着问,重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孔子列举了舜帝的治国理念和为政举措:爱惜生命、厌恶杀生;用贤能的人替换不贤的人。因此,四海之内接受他的教化,遍及到四方的少数民族,甚至连鸟兽都被他的德政感化了。孔子进一步强调,所以如此,都是由于舜爱惜生命。孔子最后交代了自己“缓对”的原因:您不问这些治国之道而问戴什么帽子,所以我才迟迟不做回答。

  故事到此为止,也许鲁哀公继续与孔子讨论治国之道,也许什么也没说,结束了这次交谈。历史没有记录,我们也不必苦思冥想。仅此之问答,值得思考。

  孔子实际上是很委婉地批评鲁哀公,作为一国之君,怎能不关心治国之道,而问服饰之类的细枝末节。孔子同时也在为鲁哀公着急,鲁国当时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一国之君正应该考虑如何从古之先贤那里汲取治国智慧,让人民脱离苦海,让生命受到尊重,怎能关心戴什么帽子呢,难道帽子比生命更加重要?

  再说,戴舜的帽子就能成为舜帝吗?舜所以受万世敬仰不是他戴什么帽子,而是他的孝,他的为政以公的崇高品德,正如孔子所说:多么伟大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却不私家占有。(《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所以,对于舜戴什么帽子之类的低级问题,孔子是不屑回答的,孔子关心的是国家命运、人民生命。

  我们不免责怪鲁哀公的“不智”,舍大取小,避重就轻。但“鲁哀公之问”,今天也还是屡屡发生。

  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考察,不问发展之道,不问人民生活,而问干部的待遇如何、车辆如何配备,这让对方如何回答?我以为这或许就是这些地区欠发达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对一位地方名人的研究,常常令人费解,不去研究他的为学之道、为人处事之道,也不去研究其成果的当下意义,而去研究其诸如喜欢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之类的小节,甚至研究老宅何处,以求标新立异,博取眼球。试问,如此之研究,对于被研究者有何意义,对于后来者又有多少意义呢?

  孔子提醒鲁哀公,珍惜生命远比戴什么帽子重要。我们当从中得到启发,不要重复“哀公之问”,而遗笑于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帽子与生命
米脂行思
老蚕豆
玉带河,我心中的河
鹧鸪天·霜降
高邮报副刊03帽子与生命 2019-07-12 2 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