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邂逅茅台酒
  □  孙平

  家门口经常收到这样一张野广告,说是收购有年份的茅台酒,价格随着酒的存储年份愈久愈高,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厂的一瓶可达万元以上。我每每都将广告扔进废纸篓里,其实并不仅是对这个广告嗤之以鼻,问题是不要说我没有这种酒,就是真有这么一瓶我也舍不得卖了,因为我不知晓其价格与价值是否在严重地背离,而导向只会使我选择其收藏价值了。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茅台酒起码是个奢侈品。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工厂拿二级工资时,茅台酒单价8元一瓶,就占月工资四分之一,直到现在的时价仍然约是这个比例。这相对于 “一钱两钱聚起来过年”的我等,茅台酒显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等莫说拥有,偶尔能在酒桌上遇见已是大幸了。如果谁有一瓶茅台,相信一般都不会在家自斟自饮的。我倒认为,茅台酒绝不是用来独享的,在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个面子,三五亲朋围桌而饮,主人一激动开瓶茅台,那已经酒不醉人人自醉了。现在还经常碰到另一种情况,你在家请客,有人喜欢带酒带菜上门,即使到饭店,也有抢着买单的,让做主人的很是过意不去。去年底,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致文从美国回家探亲,约了十来个非常谈得来的同学在一家餐厅小范围聚会。就在大家谦让入座的时候,我瞥见从扬州匆匆赶来的惠荣从背包里迅速拿出一瓶酒放在餐桌上——茅台酒,酱香型,53度。别人请客他带酒,不由我市侩地想到用我们高邮人的话说这是“出了灯油钱,站在黑旮旯”嘛。然而非也,同学这个群体很奇怪,无论分别多久年岁多大职位多高,学生时代的脾性终不见“悔改”,难得聚到一起也会原形毕露,喜欢“嘚瑟”地分享就是一例。

  好友之间是不在意喝什么酒的,但无论酒量大小一般都会注意礼节性地劝斟和谦让,来者不拒怕人说贪杯,推三阻四地喝了还落下“拗”名,主人斟酒不慢自己,否则主不动、客不饮,有失待客之礼。要把握好这些“度”,将之扯上艺术性一点也不为过,但若是没有了这些弯弯绕,是不是就寡淡无味呢?十多年前我和几个书友到南京观展,意外受到了在省城的艺术家乡贤建华先生的热情款待。他特为从家里颠颠簸簸地夹了一瓶茅台酒到小饭店,一下使我们由原本对他的亲近反而变得拘谨起来。好在桌上摆的牛眼大的酒杯,一口一杯也就几钱,他也不劝,径自每人倒了一杯。没吃几口菜他就主动敬酒,而且挨次一个个地敬,每敬一人他都干一杯,只一圈下来,我们刚喝了一杯就“酒干倘卖无”了。事隔多年我们有时还津津有味地提及此事,也许正如周华健《朋友》中唱的“一生情,一杯酒”吧!建华先生用爽直让我们领悟到一点,朋友相聚是无须那种带有矫情的温良恭俭让的,即便不是茅台酒。

  其实,不仅仅是茅台,酒喝的就是个感情。友朋小聚,推杯换盏,浅尝辄止,倒也温文尔雅;或酩酊大醉,偶尔为之,亦不伤大雅。自古至今,酒一旦冠以文化的魅力,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神奇。茅台酒也是酒文化诗歌中的一阙而已,其价值完全在于人的感受,不必用价格把它神话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教育园地
   第06版:副刊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专版
邂逅茅台酒
看果记
不一样的爱
我的妻子
生日
风中,一朵飘飞的花
高邮报副刊06邂逅茅台酒 2019-05-21 2 2019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