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卖蛋翁
  □  林华鹏

  每次途经学校门口,我都留意那个卖鸭蛋的老者。一顶红帽盖住他满头的白发,身板挺直地站在路口,面前的人力三轮车上铺着一只只真空咸鸭蛋。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他从不像生意人那样吆喝,脸上一直挂着明朗的笑容。

  “大爷,鸭蛋多少钱一只?”我以为他耳朵背,有意拉开嗓门。

  “哦,两块钱一只,都是新鲜的。”他告诉我,鸭蛋是当天从蛋品厂进的货。我买了十只,想通过微信付账,他说,只收现金。

  见他红色帽子上标有“志愿者”字样,我好奇地问:“大爷,您当过志愿者吗?”听到这话,他摘下帽子,得意地说:“当过,市里创建文明城市,我在路口值勤两三天呢,这顶帽子就是公家发的。”

  他说话有点扬州腔调。问他年龄,他说八十二了。我愣了愣,猜想,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于是,继续与他聊天。

  他还真有故事。他老家在扬州,五十前在毗邻高邮城区的农村安家,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家附近开了两三家蛋品厂。农闲时,他就去蛋品厂打打零工,做些洗蛋、腌制和包装的活儿。他70岁时,村里电力线路改造升级,蛋品厂添置了自动洗蛋机、真空包装机等设备。这样一来,蛋品厂用工少了,加之他上了年纪,便辞了工。忙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他闷得慌,呆在家里像坐牢一样难受。后来,他想,真空包装的咸鸭蛋保质期长,何不在蛋品厂购置一些到城里卖。于是,他买了辆人力三轮车,每天拉着几百只鸭蛋,做起了小生意。

  “我喜欢在学校附近摆摊位,看到上学或放学的孩子们,心里就高兴。”他说,每每看见三五成群的学生骑车说笑,心里就特别舒坦。他说着说着,声音突然哽咽,眼睛也红了。

  “唉,如果我孙子在的话,今年35岁了。”他叹了口气。

  我想问问他孙子的情况,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用衣袖抹了抹眼角,又展开笑脸告诉我:“一切都过去了,人总要向前看嘛。”

  他说,家里人教他用微信和支付宝,因为这样卖蛋收钱比较方便。可是,他执意不学,说孩子们买蛋时,如果身上没有零钱,就给免了,孩子们的笑脸会让他很高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饮酒记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先生奇谈
油菜花开
卖蛋翁
风(外一首)
高邮报副刊03卖蛋翁 2019-04-23 2 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